[發明專利]一種野生保健茶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7052.2 | 申請日: | 2008-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882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潘文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文榮 |
| 主分類號: | A23F3/14 | 分類號: | A23F3/14;A23L1/2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4521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野生 保健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造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保健茶。
背景技術
以目前歷史上記載的野生茶樹遍及西雙版納、思茅、臨滄、保山等地區,古代產區六大茶山集中于現今景洪市與孟臘縣;明清全盛時期擴展到景東、景谷、墨江、江城、下關、臨滄、保山等十多個縣市,這是現今野生大茶樹分布最多的區域;從河域來看,可發現分布于大理以下怒江與瀾滄江流域的部分,甚至一直延伸到越南寮國等,在廣東韶關等地也有零星分布。野生茶樹從型態特征的成長階段性來看,可分為野生型與栽培型兩種,野生茶的茶多酚、兒茶素(尤其脂型兒茶素)、茶氨酸等都普通茶園種植的茶高出甚多。在營養學上的角度來說,野生茶以后的前景開發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許多野生型野生茶菁苦而不化,有少數民族稱之為苦茶,該茶容易導致腹瀉,并不適合飲用;而栽培型野生茶香氣較揚,口感較野生型水略薄而剛烈,對抗癌、減肥、降血壓、治療糖尿病及各種結石患疾有明顯輔助作用,對水土不服、清熱解暑有極佳的效果,具有可觀的市場開發前景,因而本發明就應此而開發所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香氣濃郁,口感醇厚而溫潤、味甘苦而不澀,具有抗癌、減肥、降血壓、治療糖尿病等輔助作用,對水土不服、清熱解暑有極佳效果的野生保健茶。
本發明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野生保健茶由以下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
栽培型野生茶50~70%??單樅茶20~30%??菊花3~5%
桂花3~5%????????????佛手花3~5%。
所述的野生保健茶各原料最佳的重量百分比為:
栽培型野生茶60%??單樅茶25%??菊花5%
桂花5%???????????佛手花5%。
所述的單樅茶為陳年單樅茶,即屯積保存有1年以上的單樅茶。
所述栽培型野生茶為灌木型白茶的變異株種,栽培型野生茶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其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葉因種生有時產生變異較少,在同一茶區中,約有二三種變異茶種,但其變異后的茶種穩定,適合移植、繁殖、嫁接等。該栽培型野生茶葉底略帶茸毛,葉片尖長,葉緣細銳齒,半展未開支三級芽3~5cm,成葉長可達6~8cm。葉身較喬木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茶性較野生型野生茶強烈而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較野生型水略薄而剛烈。變異株種后的野生型野生白茶的既保留有白茶湯色銀杏淡黃,泛白透穩綠、清澈,茶味不濃透弱香,性質剛烈,可有退熱祛暑作用等特點,又具有野生型野生茶口感醇厚而溫潤、味甘苦而不澀、清爽舒適的特點。
本發明野生保健茶以灌木型野生型白茶為主要成份,再配以有陳年單樅茶、菊花、桂花及佛手花等。
菊花其性微寒,味甘、苦,是常用中藥,能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其主要成分為揮發油、黃酮類及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對清熱解毒,平肝明目有明顯效果,有效改善膽固醇代謝,對抗菌、抗病毒有一定作用
桂花是木犀科植物的花、其味辛、溫歸經入肺、大腸經,具有清香提神功效,其香味沁人心脾,有助于消除疲勞,使人感到如釋重復,有凈化空氣的作用,且能抑制結核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是蕓香科常綠小喬木,其性味辛、苦、甘、溫,成分含有揮發油及橙甙等,具有芳香理氣,健胃止嘔,化痰止咳等作用,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膩,胸悶氣脹,嘔吐咳嗽以及神經性胃痛、嘔吐、噎嗝、高血壓、氣管炎、哮喘等病癥。
單樅茶,是在鳳凰水仙群體品種中選拔優良單株茶樹,經培育、采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氣、滋味的差異,人們習慣將單樅茶按香型分為黃枝香、芝蘭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種。
單樅茶品的特點是:外形條粗壯,勻整挺直,色澤黃褐,汪潤有光,并有朱砂紅點;沖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蘭花香,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湯色清澈黃亮,葉底邊緣朱紅,葉腹黃亮,素有“綠葉金鑲邊”之稱,具有獨特的山韻品格。
本發明所采用的單樅茶為陳年單樅茶,即加工完善后屯積保存有1年以上的單樅茶。陳年單樅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把單樅茶鮮葉經過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然后再密封放置,密封放置時間為1年以上的單樅茶叫做陳年單樅茶,比較好的陳年單樅茶密封放置時間為7~10年,陳年單樅茶的加工方法為眾所周知的現有技術,因而在此不作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文榮,未經潘文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70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