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并行蟻群算法的功率電子電路優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5672.2 | 申請日: | 2008-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230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軍;鐘樹鴻;黃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M1/00 | 分類號: | H02M1/00;G06F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275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并行 算法 功率 電子電路 優化 方法 | ||
1、一種基于并行蟻群算法的功率電子電路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體如下:將功率電子電路解耦為功率傳輸和反饋網絡兩部分。初始化兩個蟻群算法的優化進程。其中在進程一中,反饋網絡部分的元件值是固定的,功率傳輸部分的元件值是可調的。而在進程二中,功率傳輸部分的元件是固定的,反饋網絡部分的元件是可調的。在并行計算機上同時運行兩個蟻群算法的優化進程,這兩個優化進程并不是孤立的。假設進程中第k代的最優路徑的適應值為Φ(k),計算每一代Φ(k)的變化,ΔΦ(k)=Φ(k)-Φ(k-1)。如果ΔΦ(k)>0,則對一個遷移計數器N+加1。如果N+大于一個參考值v,則說明該進程已經準備好遷移了。當兩個進程都可以進行遷移時,將進程一中可調的功率傳輸部分最優的元件值遷移到進程二中作為固定的參量,進程二中可調的反饋網絡部分最優的元件值遷移到進程一中作為固定的參量。
2、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并行蟻群算法的功率電子電路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并行蟻群算法中,v是通過比較Φ(k)和期望的上下限Φmax(k)和Φmin(k)而自適應調整的。在第k代中,通過構造一條通過點U1:[k-2,Φmax(k-2)]和U2:[k-1,Φmax(k-1)]的直線來預測上限。運用線性外推法,可以表示為
同樣的,下限的預期值也可以表示為
如果,
否則,運用線性內插法為Φmax(k)和Φmin(k)計算新的取值Φmin′(k)和Φmax′(k)。
Φmax′(k)=Φ(k)+ΔΦ(k)=2Φ(k)-Φ(k-1)
Φmin′(k)=Φ(k)-ΔΦ(k)=Φ(k-1)
基于以上的方法,分以下四種情況以調整v。
情況1:如果
情況2:如果
情況3:如果
Φmax(k)=Φmax′(k),Φmin(k)=Φmin′(k)。
情況4:如果
3、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并行蟻群算法的功率電子電路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遷移在一定的代數Nmax后仍然沒有發生,就會執行一個強制性的遷移。這樣可以防止兩個進程陷于它們的局部最優解,而成為兩個獨立的互不相關的蟻群算法優化進程。此外,如果NSM次以上沒有發生自發的遷移,則可以認為算法已經達到了最優解。在這種情況下,兩個進程中的最優解就是優化得到的最終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567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間、交流和直流之間、或直流和直流之間的轉換以及用于與電源或類似的供電系統一起使用的設備;直流或交流輸入功率至浪涌輸出功率的轉換;以及它們的控制或調節
H02M1-00 變換裝置的零部件
H02M1-02 .專用于在靜態變換器內的放電管產生柵極控制電壓或引燃極控制電壓的電路
H02M1-06 .非導電氣體放電管或等效的半導體器件的專用電路,例如閘流管、晶閘管的專用電路
H02M1-08 .為靜態變換器中的半導體器件產生控制電壓的專用電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種類的電流向負載供電的變換裝置的設備,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減少交流輸入或輸出諧波成分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