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壓蓋的成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5423.3 | 申請日: | 2008-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430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欣林;鐘志平;龔仁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飛船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K1/26 | 分類號: | B21K1/26;B21J1/06;B21J3/00;B21J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516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安全氣囊 氣體 發生器 壓蓋 成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鋁合金件鍛壓成形工藝,特別是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壓蓋的模鍛塑性成形方法。
背景技術
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是汽車安全系統的關鍵部件,其壓蓋與殼體合起來形成容納安全氣囊起爆藥劑和產氣藥劑的容器。壓蓋材料為鋁合金,一般呈內、外層環狀結構,其外環壁厚大于內環壁厚,而外環高度小于內環高度。目前,壓蓋的成形方法有機械加工方法、鑄造方法,前者材料利用率低,占用設備多,生產效率低,成本高,后者材料利用率適中,占用設備少,成本低,但零件機械性能差,兩種方法只適用于樣品試制。此外,還有鍛造方法,將加熱后的鋁合金坯料在鍛模中壓制成形,該方法節省材料,生產效率高,但現有鍛造方法中,只是一次加熱,材料受熱不均,塑性流動性不佳,而且模具中內、外環型腔都是固定不變的,由于工件內、外環尺寸上的差異,材料首先流向外環型腔,而流向內環型腔則比較困難,這樣導致模具受力不均衡,降低使用壽命,同時也影響產品加工精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加工方法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加工精度好,能延長模具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適合大批量、自動化生產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壓蓋的成形方法。
本發明的成形方法是將加熱后的鋁合金坯料在鍛模中壓制成形,改進之處在于先將鋁合金坯料預加熱至160℃~190℃,浸粘潤滑劑干燥后再加熱至440℃~460℃并保溫,然后放入鍛模中壓制成形,其中工件外環在成形過程中受到與其塑性流動方向相反的附加外力的作用。
以上成形方法中,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保溫時間為30~40min,所述附加外力的作用通過液壓或氣動或彈簧機構控制鍛模的外環型腔底部的滑塊的移動而實現。滑塊將鍛模的外環型腔底部抬高,在外力控制下,使外環型腔內塑性材料流動受阻,流動速度減慢,迫使材料更多地流向內環型腔,滑塊在材料流動時后退至型腔設定位置,使工件內、外環高度達到要求。上述附加外力可根據需要進行調節。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該成形方法中,由于坯料兩次加熱,并采用浸粘潤滑劑和保溫措施,材料受熱均勻,塑性流動性好,有利于提高產品精度,而且模具內、外環型腔內材料流動趨于均衡,模具受力分布達到最佳,有效延長模具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該方法生產效率高,特別適合大批量、自動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現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一:將鋁合金棒料鋸切成片狀坯料,預加熱至180℃,浸粘石墨乳劑并干燥,再次加熱至450℃并保溫35min,然合放入具有內、外環型腔的鍛模中壓制成形,其中外環型腔底部設有與液壓機構相連的環狀滑塊,該滑塊在工件外環結構成形時提供阻力,使其流動速度減慢,迫使材料更多流向內環型腔,滑塊最終退至外環型腔底部設定位置,使工件內、外高度成形達到要求,從而加工出合格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壓蓋。
實施例二:將鋁合金坯料預加熱至170℃,浸粘石墨乳劑并干燥,再次加熱至440℃并保溫40min,其余過程同例一。
實施例三:將鋁合金坯料預加熱至190℃,浸粘石墨乳劑并干燥,再次加熱至460℃并保溫30min,其余過程同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飛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飛船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54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單縫衍射楊氏模量測量儀
- 下一篇:木薯渣工業用復合酶制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