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后擱板的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2047.2 | 申請日: | 2008-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3283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明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明春 |
| 主分類號: | B62D65/14 | 分類號: | B62D65/14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191江蘇省無錫市錫山經濟開***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擱板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后擱板的生產方法,具體地說是用于安裝在汽車尾部,起到隔音與美化的作用,屬于汽車內飾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汽車內飾件一般安裝于汽車內部,起到隔熱、隔音與美化的作用。在越來越追求高性能、環保型、節能型、輕量化、個性化的時代,汽車的內飾與汽車的外形一樣,成為人們選購汽車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對汽車內飾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現有技術中,后擱板的高隔音、低克重、高強度等性能指標成為瓶頸,制約著后擱板的發展。現有后擱板通常是采用木粉板與面料貼合直接成型,該種成型工藝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1、隔音指標達不到要求;2、產品剛性差,易產生彎曲變形;3、產品重量大,不利于整車輕量化,節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解決了后擱板總成的隔音,達到了三級國際前沿水平;重量大大降低,滿足了整車輕量化的要求;剛性高,彎曲斷裂強度達到300N以上;整個生產過程沒有有害物質產生,符合環保要求的一種汽車后擱板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的主要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一種汽車后擱板的生產方法,采用以下工藝步驟:
1、基材采用兩塊PP木粉板,面料采用PES無紡布;
2、PP木粉板烘溫:烘溫分兩階段完成:
(1)第一階段為預烘溫階段,烘溫時,上烘箱溫度為:305℃~315℃,下烘箱溫度為:370℃~400℃;烘溫時間為:85~95sec,PP木粉板表面溫度為:90℃~95℃;
(2)第二階段為主烘溫階段,上烘箱溫度為:250℃~280℃,下烘箱溫度為:335℃~370℃;烘溫時間為:85~95sec,PP木粉板表面溫度達到165℃~170℃;烘溫完成后兩塊PP木粉板經履帶自動傳送至模具;
3、真空吹氣沖切成型:先將第一塊PP木粉板鋪放在模具上,定位好以后,采用打釘機構進行打孔,然后將第二塊PP木粉板鋪放到模具上,隨后將PES無紡布面料鋪上,定位后即開始吹氣成型為半成品;
4、冷卻定型:將吹氣成型后的半成品在常溫下冷卻定型;
5、附件安裝:經附件安裝為成品;
所述的吹氣氣壓為:7.5~8.5Mpa,吹氣時間為:35~40sec。
所述的冷卻時間:100~120sec,冷卻定型壓力為:0.8~1.0Mpa。
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解決了后擱板總成的隔音、輕量化、高強度等性能指標,達到了三級國際前沿水平;大大降低了后擱板重量,滿足了整車輕量化設計的要求;烘溫工序中,采用雙烘箱數顯溫控系統,兩個烘箱同時工作,在預烘溫完成后,材料被輸送到主烘溫箱,同時預烘箱內被輸入新的板材,采用兩個烘箱,保證了整個生產過程的連續性,縮短了單個產品的產距時間,確保了安全,提高了溫控準確性,同時提升了作業效率;產品的剛性高,近1米長的產品,實心區域厚度不足5mm,實心區域只占產品總表面積的25%,在承受30kg的重物下不會發生斷裂、下垂,而整個產品的重量不到2.5kg,而要達到同樣承載性能的全實心的產品重量要在3kg以上,產品的重量減少了20%,充分滿足了輕量化的要求;途中沒有半成品堆積,節約了制造成本;產品整個生產過程沒有有害物質產生,屬于環保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發明將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神龍汽車凱旋二廂車(A型)后擱板的生產方法,采用以下工藝步驟:
后擱板規格:L1000*W550MM,產品最小厚度4.5mm,最大厚度17.5mm,空心區域最大間隙為13mm。
1、PP木粉板烘溫:該后擱板采用密度為1.08±0.04g/cm3的PP木粉板,PP木粉板型材按后擱板尺寸需要碾壓,裁切而成;采用雙烘箱數顯溫控系統,烘溫分兩階段完成:(1)、第一階段為預烘溫階段,烘溫時間為90sec,烘溫完成后,PP木粉板表面溫度為90℃;烘溫時,上烘箱溫度設定為310℃,下烘箱溫度設定為380℃;(2)、第二階段為主烘溫階段,烘溫時間為90sec,烘溫完成后,PP木粉板表面溫度達到168℃;烘溫時,上烘箱溫度設定為270℃,下烘箱溫度設定為350℃。烘溫完成后PP木粉板經履帶自動傳送至模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明春,未經劉明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20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沖型機
- 下一篇:提高氮化鎵基LED抗靜電能力的方法及氮化鎵基LED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