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揚稻6號氮肥敏感特性調節兩系雜秈制種花期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1613.8 | 申請日: | 2008-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36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洪熙;戴正元;李愛宏;王寶和;黃年生;劉曉斌;劉廣青;周長海;譚長樂;趙步洪;朱兆兵;顧文元;李育紅;張小祥;潘存紅;季紅娟;余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G7/06;A01G16/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007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氮肥 敏感 特性 調節 兩系雜秈 制種 花期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制種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兩系雜交秈稻制種花期調節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兩系法雜交秈稻研制與應用居世界領先水平。在江蘇、安徽、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等長江中下游一季中秈稻種植區,2005年到2006年種植3448萬畝,其中以“揚稻6號”為父本配制的兩系雜交秈稻組合“兩優培九”、“豐兩優1號”、“揚兩優6號”、“Y兩優1號”等種植面積3116萬畝,占90.4%。提高以“揚稻6號”為父本配制的兩系雜交秈稻制種水平,已成為發展和應用兩系雜交秈稻的重要問題。
提高兩系雜交稻制種水平,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防止兩系雜交稻制種母本育性波動,提高制種質量;二是避免父母本花期不遇,提高制種產量。
綜合多年兩系雜交秈稻制種實踐,以“揚稻6號”作父本,配制的兩系雜交秈稻組合,其母本“培矮64S”、“廣占63S”、“廣占63-4S”、“Y58S”等,在抽穗前5-15天(花粉母細胞形成期到花粉內容充實期),遇有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3-24℃,母本育性發生波動,部分花粉恢復可育,造成自交結實,嚴重影響雜交稻制種純度。據長江中下游稻區2002-2007年氣象資料分析,2002、2004兩年8月中旬氣溫連續3天日均氣溫低于23.5℃,對兩系雜交稻制種的純度產生嚴重威脅。因此,將兩系雜交稻制種的母本最佳始穗期安排在8月15日之前,其母本育性敏感期相應提前到8月1日到10日,能有效避免8月中旬可能出現低溫對兩系雜交秈稻制種純度的影響,確保其不育性能的穩定。據此,在確定其母本不育系始穗日期的前提下,保證父母本花期相遇,增加父本授粉和母本接受花粉的機率,是提高制種產量的關鍵。
在調整父母本花期相遇問題上,通常采取兩種措施,一是擺準父母本播差期,通過各自的生育歷程,達到花期相遇;二是在父母本花期不遇的情況下,通過人為干預,調整父本或母本花期,使之兩者相遇。對以“揚稻6號”作父本配制的兩系雜交秈稻組合而言,其母本始穗日期確定于8月15日之前,而不能延后,更不能通過人為干預,使其推遲。因此,當出現父母本花期不遇的情況,只能而且必須調整“揚稻6號”花期,使之花期相遇。在這種技術需求的背景下,“揚稻6號”穗發育階段對氮肥反應敏感,通過增施氮肥延遲穗發育進程的特性,為以“揚稻6號”為父本的兩系雜交秈稻制種提供了支撐。
經過多年試驗與田間調查,“揚稻6號”在穗發育階段,與氮肥使用時期、使用量有密切關系,呈規律性的變化。在全生育期畝施氮肥(純氮,下同)12.5公斤,其中基肥畝施5公斤、分蘗肥畝施3.75公斤、促花肥(穎花原基分化期)畝施2.5公斤、保花肥(花粉母細胞形成期)畝施1.25公斤的情況下,“揚稻6號”幼穗分化進程與歷期是:
I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歷時2天,距始穗30-31天;
II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歷時3天,距始穗27-29天;
III期,第二次枝梗和穎花原基分化期,歷時4天,距始穗23-26天;
IV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歷時7天,距始穗16-22天;
V期,花粉母細胞形成期,歷時3天,距始穗13-15天;
VI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歷時2天,距始穗11-12天;
VII期,花粉內容物充實期,歷時8天,距始穗3-10天;
VIII期,花粉完熟期,歷時2天,距始穗0-2天。
全部穗發育歷期31天。
在制種田父母本行比為2:16、基肥畝施氮肥5公斤、分蘗肥畝施肥2.5公斤的條件下,不同幼穗分化發育期對父本(揚稻6號)偏施氮肥、延遲抽穗的效應是:
在穗發育第II期(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畝施用氮肥5公斤,始穗期相應延遲2-3天;
在第III期(第二次枝梗和穎花原基分化期)畝施用氮肥5公斤,始穗期相應延遲1-2天;
在第IV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畝施用氮肥5公斤,始穗期相應延遲1-2天;
在第II、III期分別畝施氮肥5公斤,始穗期相應延遲3-4天;
在第II、III、IV期分別畝施氮肥5公斤,始穗期相應延遲4-5天;
有鑒于“揚稻6號”穗發育期對肥料的敏感特性,在實際制種花期調節安排上,首先確定母本的播種期和田間管理措施,確保母本8月15日前始穗的前提下,將父本“揚稻6號”的預期始穗期安排早于母本預期始穗期3-5天。經花期預測,如父本比母本花期早2天以內時,對父本不偏施氮肥;當父本比母本花期早2天以上時,通過對父本偏施氮肥,延長幼穗發育進程,推遲抽穗期,使其與母本花期相遇,提高異交結實率,提高制種產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未經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161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