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硫酸尾氣干燥粒狀磷石膏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20289.8 | 申請日: | 2008-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3485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洪建華;劉圣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瑞和化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11/02 | 分類號: | C04B11/02;C04B11/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442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硫酸 尾氣 干燥 粒狀 石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肥料行業利用硫酸尾氣干燥粒狀磷石膏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生產磷酸排放的磷石膏含有較高的水份和微量雜質,利用石灰、粉煤灰或電石渣等材料攪拌后造粒、干燥,即可替代天然石膏用作水泥緩凝劑。但是,磷石膏的干燥難度大,影響了磷石膏的開發利用。目前公知的磷石膏干燥方法采用自然干燥法或燃料加熱干燥法。自然干燥法是將造粒后的磷石膏放在場地上攤曬,優點是干燥成本低;其缺陷是:占地面積大,難以形成較大規模的產能。燃料加熱干燥法是將造粒后的磷石膏通過燃料加熱,在熱風爐中干燥,優點是:占地面積小,可迅速形成較大規模的產能;其缺陷是:加熱成本高,燃料資源消耗大,用于加工磷石膏這樣的低值產品實在是浪費。
生產硫酸所排放的尾氣溫度為80-100℃,含有微量的SO2、SO3,水份≤0.1g/m3,而空氣的水份25℃時為30g/m3,主要成分為N2氣,因此,硫酸尾氣相對于正常的自然空氣來說具有很強的吸濕性。目前,硫酸尾氣大部分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主要是通過煙囪直接排放。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對磷石膏干燥處理占地面積大、耗用大量燃料資源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硫酸尾氣干燥粒狀磷石膏的方法,廢氣利用,降低成本,節約能源,并達到天然石膏作為水泥絮凝劑的要求,替代天然石膏。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硫酸尾氣干燥粒狀磷石膏的方法,是利用硫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對隧道窯內傳輸裝置上的粒狀磷石膏進行干燥,干燥時間為20-60秒,通入的硫酸尾氣38000-42000Nm3/h。
進一步地,所述隧道窯的長度10-20m;所述粒狀磷石膏的粒徑為Φ5-10mm;
再進一步地,所述傳輸裝置采用鏈排機或帶有篩孔的輸送帶。
磷石膏通過擠壓后自然水被擠出,造粒后的磷石膏含水率(不包括結晶水)18-20%,粒度為5-10mm,其孔隙率較高,內部透氣性能好。將粒狀磷石膏送入隧道窯的傳輸裝置上,用引風機將含水率≤0.1g/m3的硫酸尾氣通過管道引入隧道窯中,對傳輸裝置上的粒狀磷石膏進行干燥,使粒狀磷石膏孔隙中的自然水被干燥尾氣吸走,粒狀磷石膏得到快速干燥,吸收水份后的飽和尾氣回到高煙囪中排空。
本發明利用硫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尾氣對磷石膏進行干燥,硫酸尾氣含水率極低,吸濕率較強,傳質推動力大,能快速吸收粒狀磷石膏孔隙中的水份,干燥效率高,廢氣得到充分利用,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干燥后的磷石膏水份≤10%,達到水泥絮凝劑的要求,替代天然石膏。
具體實施方式
將造粒后的磷石膏(粒徑Φ5-10mm)通過輸送機輸入通有硫酸尾氣的隧道窯內的傳輸裝置上,用引風機將硫酸尾氣通過管道引入隧道窯中,隧道窯長15m,通入的硫酸尾氣38000-42000Nm3/h,粒狀磷石膏通過隧道窯內的鏈排機或帶有篩孔的輸送帶向窯尾移動,移動速度為0.25-0.75m/s,料層厚度為30-50mm,干燥時間為20-60秒;由于傳質推動力較大,粒狀磷石膏得到快速干燥,干燥后的磷石膏水份≤10%,即能滿足水泥行業對水泥緩凝劑的水份要求,吸足水份的飽和尾氣從窯尾回到原來的高煙囪中排空,經干燥的粒狀磷石膏產量為10噸/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瑞和化肥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瑞和化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2028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