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高架橋梁的聲屏障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19898.1 | 申請日: | 2008-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065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繼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F8/00 | 分類號: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陸志斌 |
| 地址: | 2100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高架橋 屏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隔離運行于高架橋梁上地鐵所產生的噪聲的聲屏障。
背景技術:
地鐵出地面后一般高架線路,高架橋梁穿越市區,噪聲成為地鐵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之一。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在地鐵高架線路兩側區域對噪聲控制敏感點,采取聲屏障等降噪措施。
傳統地鐵聲屏障主要采用立柱插板的形式,并且與電纜托架共用H型鋼。同時,聲屏障外測另外設置的護欄板(通常可用ALC的輕質材料)一般也固定于H型鋼上。
傳統聲屏障的主要缺點如下:
1、采用傳統聲屏障,拼合組件多,有H型鋼立柱、護欄板、聲屏障單元板等,不僅整體感覺凌亂,而且,現場施工工序多,施工作業量大,維修不便。
2、目前主要采用的傳統聲屏障材料耐久性以及自潔能力不強,長期使用,外表易臟,使用壽命不長。
3、鋼材銹蝕,維修費用高,耐久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施工便利,滿足降噪功能性要求的整體式聲屏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高架橋梁的聲屏障,包括屏障支架以及設置在支架上的電纜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一體式預制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底梁、背板以及橫梁,所述的底梁設置在背板的下端,所述的橫梁設置在背板的上端,所述的電纜支架設置在所述的背板上,所述的背板為空心,在背板內設置有加強柱。
在所述的背板的下端還設置有一伸出部,該伸出部與底梁的夾角為直角。
在所述的背板內設置有第一加強筋,在所述的加強柱內設置有第二加強筋。
在所述的橫梁內設置有第三加強筋,在所述的底梁上設置有第四加強筋。
在所述的背板的表面還復合有一吸聲材料層。
所述的第一加強筋的材料為玄武巖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而成的復合筋材。
所述的第二加強筋的材料為玄武巖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而成的復合筋材。
所述的第三加強筋的材料為玄武巖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而成的復合筋材。
所述的第四加強筋的材料為玄武巖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而成的復合筋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施工方便:本發明聲屏障包括底梁、背板以及橫梁且采用定型模板在工廠預制而成一整體,聲屏障與橋梁連接時,只需將聲屏障的底梁與橋梁通過螺栓連接即可,現場裝配簡易方便。
2、本發明聲屏障的背板為空心,相比實心的背板,聲屏障的效果更好,對噪音的吸附能力更強,同時,在空心的背板內設置加強柱,在提高吸噪的同時,保證了聲屏障的強度要求。
3、整體性:將聲屏障單元板、H型鋼、電纜支架、ALC橋梁護欄板制作為一個整體,省去了傳統聲屏障型鋼立柱以及ALC護欄板,降低了成本以及維護。
4、美觀性:結構內外立面均為曲面。利用材料的可塑性,配合周圍景觀,可添加色彩元素,使外表面色彩豐富、表面光潔度高,質感好。也可采用清水混凝土,保持混凝土本色,使聲屏障與橋梁外觀簡潔、色調一致,。
5、協調性:可制成多種形式,如可參照地鐵U型梁的側板樣式制作,使全線箱梁結構效果接近U型梁外觀效果,使全線橋梁景觀效果統一。
6、采用在背板復合吸聲材料,以方便以高了聲屏障的吸聲效果,同時,吸聲材料也有很好的自潔性能,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增強了自潔能力。
7、可用于支撐接觸網立柱或剛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I-I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98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