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高強高導銅和銅合金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18319.1 | 申請日: | 2008-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8873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馬穎;楊貴榮;郝遠;周啟波;宋文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9/00 | 分類號: | C22C9/00;C22C1/02;B21J5/02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斌 |
| 地址: | 730050***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強 高導銅 銅合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高強高導銅及銅合金的制備工藝技術,主要涉及高強高導銅合金的成分與制備方法。
技術背景
銅是人們應用最早同時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材料之一。銅及銅合金由于其良好的導電、導熱、耐蝕、可焊性而廣泛應用于導電、導熱器材,如: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高速電氣化鐵路接觸線、連鑄機結晶器、高脈沖磁場的導體材料、微電子封裝材料、各類電焊和滾焊機的電極材料、大型高速渦輪發(fā)電機的轉子導線、電樞和電動工具的換向器、沿海電廠的熱交換材料和耐蝕部件、高速電動機和發(fā)電機的整流子片等。但是,由于銅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其傳導性與強度的同時提高成為一對矛盾。目前,主要通過銅合金的成分設計(包括合金化法和復合材料法)來制備高強高導銅及銅合金。
復合材料法的主要設計原理是根據(jù)對材料性能的要求選用適當?shù)脑鰪娤嘣诒3只w高導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增強相的強化作用和二者的適當協(xié)調作用。合金化法的主要設計原理是在銅中加入合金元素,通過固溶強化、冷變形時效強化、細晶強化和過剩相強化等方式來提高銅合金的強度。復合材料法及其工藝能夠保證合金具有較高的強度,但導電性能不高、工藝過程復雜不易控制且生產成本較高;合金化法及其工藝能夠使合金有較好的導電性能,但強度不高且工藝過程較復雜。
目前,能夠使銅及銅合金同時具備高強高導、降低生產成本和工藝復雜性又能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大規(guī)模生產的成型工藝只有鑄造和塑性成型。鑄造屬于液體充填形式的加工方法。為了提高鑄件的質量和尺寸精度、不斷向快速、精密、高壓方向發(fā)展。塑性加工屬于固體填充形式的加工方法。由于固態(tài)金屬變形抗力高、需要耗費較大的能源。對于稍微復雜的零件,往往需要多道鍛造工序,成型才能完成,成本很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滿足電力、電器、機械制造等工業(yè)部門所需高質量低成本的高強高導銅、銅合金及其制備工藝。
本發(fā)明是一種高強高導銅及銅合金及其制備方法,高強高導銅及銅合金是以純度為99.9%以上的高純陰極銅為基體加入合金元素,采用液態(tài)模鍛工藝成型。該合金中含有質量分數(shù)為0.01%~1%的Ag、0.01%~0.5%的Mg、0.01%~0.3%的Ti、0.01%~0.2%的稀土元素鑭或鈰。
其制備方法是首先進行銅或銅合金的真空熔煉,同時將模具清理好后進行預熱,接著打開模具定量澆注后再合模,并施加壓力保壓成型,直至液態(tài)金屬在高壓下完全凝固后才卸壓,隨即開模取工件。然后再將工件進行時效處理或固溶與時效處理。
本發(fā)明的液態(tài)模鍛采用液態(tài)充填,同時具備塑性成型的優(yōu)點,可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減小單位變形力、提高制件的尺寸精度、保證制件質量,是綜合了鑄造成型與塑性成型的優(yōu)點于一體的成型新技術。使用液態(tài)模鍛法制備高強高導銅及銅合金,在液態(tài)模鍛的過程中,金屬液在凝固過程中受高壓作用,使金屬液和金屬模壁緊密接觸,因而傳熱快、凝固時間短。所得工件表面光滑、組織致密;金屬液在高壓下凝固有利于獲得細晶組織;同時,在凝固的后期固態(tài)金屬發(fā)生了塑性變形,極大地提高了其力學性能。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利于銅及銅合金工件強度和導電性能的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添加元素可以是中間合金,也可以是純金屬。實施例1:高強高導純銅的熔煉原料:高純陰極銅(純度99.97%)。
(1)熔煉:首先將高純陰極銅(純度為99.97%)和還原性物質一同加入真空爐中,加熱熔化并升溫至1350℃~1500℃,保溫2~8分鐘。降溫至1100℃~1200℃,保溫靜置1~5分鐘,通入保護性氣體,時間2~30s,最后進行液態(tài)模鍛。
(2)液態(tài)模鍛:其工藝參數(shù)如下:銅及銅合金的澆注溫度為:1120℃~1300℃;模具預熱溫度為:150℃~400℃;液態(tài)金屬在模具中的靜置時間為:5~60s;液態(tài)模鍛單位壓力大小為:20~250Mpa;液態(tài)模鍛單位加壓速度為:0.1~5mm/s;保壓單位壓力為:50~250Mpa;壓力保持時間為根據(jù)液態(tài)模鍛件壁厚:0.3~1.5s/mm;
(3)時效處理:將所得純銅試樣在250~400℃時效1~5小時。經過處理后的液態(tài)模鍛純銅性能:抗拉強度300MPa~400Mpa,電導率達到99.5%IACS以上。
實施例2:
高強高導銅合金采用以下合金熔煉:高純陰極銅(純度99.97%)、銅與一定含量的合金元素構成的中間合金或純金屬元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理工大學,未經蘭州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83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電子限流環(huán)境之散熱結構改良
- 下一篇:一種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