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切管機床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16217.6 | 申請日: | 2008-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938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8 |
| 發明(設計)人: | 趙勝林;侯志清;王建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勝林 |
| 主分類號: | B23D21/04 | 分類號: | B23D21/04;B23Q5/28;B23D33/02;B26D1/12;B26D5/00;B26D7/01;B26D7/06;B26D7/18 |
| 代理公司: | 山東濟南齊魯科技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永麗 |
| 地址: | 250002山東省濟南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裝置領域,具體是一種切管機床。
背景技術
目前,切管機床是一種工業生產中常用到的機床設備,他可以對管材進行切削。現在市場上一般的切管機床都是刀具靜止不動,待切管材進行旋轉,然后進行切割,這就造成了在管材旋轉中,一部分能量的浪費。同時,現有切管機床的切削精度較低,喂料的精度和效率較低,最終造成成品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切管機床,切削時,刀具隨主軸高速旋轉,待切管材保持不動,節約了能量,同時大幅提高了切削精度和效率,送料精度和效率高,最終成品率高。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切管機床,包括機床床體,機床床體上安裝主軸箱、主電機、送料裝置和卡緊裝置,主軸箱內安裝主軸和傳動軸,主電機通過傳動裝置與傳動軸連接,主軸上安裝第一主傳動斜齒輪和第一進刀斜齒輪,第一進刀斜齒輪與主軸間設置軸承,主軸一端安裝刀盤,刀盤上安裝刀具,傳動軸上安裝第二主傳動斜齒輪和第二進刀斜齒輪,第二主傳動斜齒輪與第一主傳動斜齒輪嚙合,第二進刀斜齒輪與第一進刀斜齒輪嚙合,第二主傳動斜齒輪與第二進刀斜齒輪的旋向相反,傳動軸上安裝進刀箱,機床床體上設置進刀動力及傳輸裝置,進刀動力及傳輸裝置與進刀箱連接,第一進刀斜齒輪上安裝第一進刀傳動塊,刀盤上安裝第二進刀傳動塊,第一進刀傳動塊與第二進刀傳動塊間設置傳動變向裝置。
本發明進一步的特征在于:傳動變向裝置是三角滑塊,三角滑塊上安裝三角滑塊軸,三角滑塊軸固定在刀盤上,三角滑塊上開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內放置第一進刀傳動塊,第二凹槽內放置第二進刀傳動塊。送料裝置包括送料小車和送料動力及傳輸裝置,機床床體上放置送料小車,送料小車上安裝卡緊液壓缸和卡緊臂,送料小車與主軸箱間設置擋料器。機床床體上安裝導軌,導軌上放置送料小車。送料動力及傳輸裝置是送料伺服電機和送料滾珠絲杠,送料伺服電機通過傳動裝置與送料滾珠絲杠連接,送料滾珠絲杠與送料小車連接。進刀動力及傳輸裝置是進刀伺服電機、進刀滾珠絲杠、進刀滑塊和進刀臂,機床床體上分別安裝進刀滾珠絲杠和進刀臂,進刀伺服電機通過傳動裝置與進刀滾珠絲杠連接,進刀滾珠絲杠上安裝進刀滑塊,進刀滑塊與進刀臂一端連接,進刀臂另一端與進刀箱連接。機床床體上安裝傳送帶,傳送帶位于主軸箱后側,傳送帶一側安裝壓印機,傳送帶另一側安裝推料臂,推料臂與壓印機的入料口相對應。卡緊裝置是剛性卡具和彈性卡具,剛性卡具位于主軸箱前部,主軸箱上安裝彈性卡具,機床床體上分別設置第一液壓缸和第二液壓缸,第一液壓缸與剛性卡具連接,第二液壓缸與彈性卡具連接。機床床體上安裝尾料接料裝置,尾料接料裝置位于靠近送料小車的位置。機床床體上設置控制計算機,控制計算機分別通過導線與卡緊液壓缸、擋料器、送料伺服電機、進刀伺服電機、第一液壓缸和第二液壓缸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使用中刀具旋轉,管材不動,節省了管材旋轉所需的動力,節能效果好;提高了送料精度和送料效率;切削轉速得到提高,大幅提高了切削效率;采用齒輪差動來完成進刀,結構簡潔合理,操作簡便;可實現計算機控制,實現自動化。本發明可實現自動送料、自動定尺、自動夾持,刀具可以自動進刀和退刀,加工后夾緊裝置自動松開,自動輸送成品,循環往復,從而實現連續、自動化加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附圖1中A-A向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附圖3中B向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本發明中齒輪差動結構原理示意圖;附圖6是附圖5中I部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7是附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附圖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勝林,未經趙勝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62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