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15870.0 | 申請日: | 2008-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97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2 |
| 發明(設計)人: | 董杰吉;王廣連;杜顯彬;張偉;翟正龍;李豐功;杜傳治;王梅;王學利;孫永喜;張海霞;張利平;竇圣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60 | 分類號: | C22C38/60;C22C38/52;C22C33/04;C21C7/00;B22D11/00;B21B1/46;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凌軍 |
| 地址: | 271104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rmnti 系窄淬透性帶 齒輪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煉、連鑄、軋制工藝步驟,其特征在于:
1)冶煉及合金化:電爐或轉爐冶煉;采用高溫快速脫碳;控制終點成分,終點碳0.08~0.12%;無渣或少渣出鋼;出鋼過程采用強化預脫氧技術,確保到精煉工位鋼液溶解氧含量不大于50ppm;LF精煉過程采用精煉快速成渣造渣技術、潔凈鋼精煉技術;通過采用爐外精煉、真空脫氣處理至化學成分和鋼中氣體含量符合要求,鋼中氫含量不大于2.5×10-6、氧含量不大于20×10-6;通過鋼包吹氬、白渣精煉、終脫氧喂鋁線、真空脫氣處理加強鋼的脫氧去氣;
2)連鑄,采用低過熱度、高液面、恒拉速、保護澆注和電磁攪拌,確保鑄坯矯直溫度890℃~930℃;
3)軋制:連鑄坯在加熱爐的加熱溫度為1130~1280℃,開軋溫度≥1100℃,終軋溫度=850~980℃;
4)軋后空冷或緩冷;
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其組成按重量百分數為:
C:0.13~0.23%,Si:0.17~0.30%,Mn:0.80~1.25%,Ti:0.04~0.10%,Cr:0.90~1.35%,Cu≤0.20%,S:≤0.050%,P≤0.030%,Mo≤0.05%,Ni≤0.25%,[O]≤20×10-6,[H]≤2.5×10-6,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大規格材軋后緩冷,冷卻速度為0.5~1℃/min。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電爐或轉爐冶煉為,電爐采用爐料結構優化技術,兌加40wt%以上高比例鐵水;步驟1)所述的高溫快速脫碳為,供氧時間35~45分鐘,脫碳量0.8~1.2%。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無渣為電爐偏心爐底無渣出鋼,步驟1)所述的少渣為轉爐出鋼渣層厚度≤60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強化預脫氧技術為,隨鋼流加入1.2~1.5Kg/t鋼芯鋁;步驟1)所述的LF精煉過程采用精煉快速成渣造渣技術為,鋼水到精煉位后變白渣時間1~5分鐘,白渣精煉保持時間30~50分鐘。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低過熱度為,控制過熱度為10~30℃;步驟2)所述的高液面為,中間包鋼水液面高度650~700m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CrMnTi系窄淬透性帶齒輪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恒拉速為,260mm×300mm鑄坯控制在0.60~0.65m/min,180mm×220mm鑄坯控制在1.00~1.10m/min;步驟2)所述的保護澆注為,鋼包、中間包內鋼水加入低氧化性的堿性覆蓋劑;大包至中間包,中間包到結晶器采用保護套管并吹氬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萊蕪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587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