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截面鋼制車輪輪輞的成形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15263.4 | 申請日: | 200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957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嶺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盛泰車輪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B21D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335山東省東營市廣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截面 鋼制 車輪 成形 工藝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車輪設計與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變截面鋼制車輪輪輞的成形工藝。
二、背景技術
近年來,世界各大主要汽車公司從爭奪汽車市場的戰略考慮,在注意外形美觀的同時,致力于提高汽車的經濟性,降低燃油消耗,緩和能源需求的緊張狀況,減輕環境污染,降低綜合費用,這是現代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在各種降低油耗的措施中,實現汽車輕量化,即減輕汽車的自重作為首選措施。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很多,如提高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效率,降低滾動阻力、空氣阻力等,但最重要的是汽車的輕量化。實驗證明,汽車重量每下降100kg,百公里油耗則可降低0.2-0.4L,若汽車車輪重量每只減少1kg,每車5只,則百公里油耗可降低10-20ml。因此,車輪輕量化帶來節材效益的同時,其節能效益同樣巨大。同其他材料的車輪相比,鋼制車輪制造技術相對成熟、材料成本低,目前仍占據車輪市場的絕大部分,缺點是車輛重量相對較重。車輪一般由輪輞和輪輻兩部分構成,按照等強度原則設計輪輻和輪輞的截面形狀,在受力較小部位減薄其截面厚度,這樣可以達到滿足車輪強度的基礎上,減輕車輪重量。受成形設備及工藝的限制,目前的報道中未見變截面鋼制車輪輪輞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僅有等強度輪輻的變薄旋壓技術介紹,國內未見等強度鋼制車輪輪輞的設計與制造技術介紹,而以等厚度輪輞的滾壓成形為主,國外有采用在滾壓工藝之前的加旋壓,在原本厚度均勻的鋼圈上旋壓出幾道較薄的槽,采用這樣的工藝,在后續滾壓階段會加重旋壓減薄處的厚度,容易因難于控制圓角處過度減薄而造成廢品。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易于控制的變截面車輪輪輞的成形工藝。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變截面鋼制車輪輪輞的成形工藝,采取下料-卷圓-閃光對焊-焊渣清理-多道滾形-變薄旋壓-精整-沖氣門孔工藝制成。采用上述“先滾后旋”工藝,滾形時出現的局部減薄區域,在之后的旋壓過程中,一方面多余材料隨著旋壓滾輪的移動而移動,從體積上補償部分過度減薄,另一方面,減薄區材料又發生塑性變形,組織得到進一步優化,性能得到改善。由于滾形時輪輞底部和側壁連接處半徑曲率小,所以此處會發生較大變薄,后續強力旋壓時,易引起變薄加劇甚至出現裂紋,因此滾形時,在輪輞底部放置變形金屬,從而使連接處的曲率半徑增長,此時的滾形引起的局部減薄很輕微,參與變形的輪輞底部變形金屬靠旋壓發生縮口變形,達到設計形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取上述“先滾后旋”工藝,充分利用了材料的塑性變形特性,使輪輞的抗彎曲疲勞強度、徑向疲勞強度和抗沖擊性能增加,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同時還可以使輪輞重量減輕10-18%,節省原材料。
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壓制子午線無內胎22.5×8.25型鋼制車輪輪輞
按照子午線無內胎22.5×8.25型車輪輪輞的尺寸下料,進行卷圓、閃光對焊、焊渣清理、多道滾形、變薄旋壓、精整、沖氣門孔工藝及裝配成形后得到成品。
實施例2:壓制子午線無內胎22.5×11.75型鋼制車輪輪輞
按照子午線無內胎22.5×11.75型車輪輪輞的尺寸下料,進行卷圓、閃光對焊、焊渣清理、多道滾形、變薄旋壓、精整、沖氣門孔工藝及裝配成形后得到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盛泰車輪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盛泰車輪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526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