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機動車緩沖駕駛座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14923.7 | 申請日: | 2008-03-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981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雨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雨晨 |
| 主分類號: | B60N2/42 | 分類號: | B60N2/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000山東省東營市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動車 緩沖 駕駛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避讓沖擊功能的汽車駕駛員座椅,特別是涉及一種機動車緩沖駕駛座。
二、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座椅通常固定在地板上,能夠前后或左右移動,在行駛時也鎖止在地板上以防溜動,即便發生撞擊,也保持鎖止狀態,如果撞擊的能量很大,駕駛室發生嚴重變形,則會對駕駛員造成致命的擠壓,雖然,現有的汽車廠商為了保護駕駛員和乘客,采用了多種方式如一種是設置撞擊吸能區,另一種是加強車架的強度。但是在很多事故案例尤其是客、貨車的正面碰撞事故中常可以看到,即使現有的撞擊吸能區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是有時駕駛員座椅的后面有足夠的空間,但駕駛員卻被夾在儀表臺、方向盤和座椅之間。也就是說,傳統的駕駛員座椅在相對嚴重的正面碰撞事故中會加大駕駛員的傷亡概率。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機動車緩沖駕駛座,在正面碰撞事故中,能夠退讓形成10~20cm的空間,進一步減輕了對駕駛員的擠壓,同時便于現場施救,對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
其技術方案是:在駕駛室地板上設置前后方向的導槽,導槽上安置一可前后滑動的座椅基座,將座椅裝于座椅基座之上,通過鎖止裝置和導槽底部設有的鎖齒使座椅基座處于固定鎖止狀態,所述的鎖止裝置由曲軸控制,曲軸的曲柄與一根伸向前方的觸桿相連結;發生輕微正面碰撞時,車前部的潰縮量較小,不足以觸及觸桿;當發生嚴重撞擊,潰縮量較大可能危及駕駛員時,觸桿被推向后方,帶動曲柄向后擺動,通過曲軸使鎖舌抬起,解除鎖止狀態;當駕駛室進一步變形潰縮時,觸桿繼續后移至接近水平狀態,進而推動座椅基座帶動整個駕駛座沿導槽后移,直至向后移動到位,后移到位時,座椅基座觸及導槽尾端的緩沖塊以減小沖擊。
優選的一種方案是:所述的觸桿頭部與客車駕駛室前部的框架連結。
優選的另一種方案是:所述的觸桿頭部與轎車轎車發動機艙的后部框架連結。
所述的導槽的尾端設有緩沖塊以減小撞擊后的沖擊,另外,根據實際車型不同,可最大退讓出20cm(大、中客,輕貨)至40cm(一般轎車、大貨)的空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主要部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當車輛發生嚴重的正面碰撞時,能夠通過駕駛座的向后退讓而形成大小可觀的生存空間,輔助于現有的防碰撞技術,可以為事故現場的施救創造更好的條件,對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具有重大意義。
四、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用于客車/A型車)的側面示意圖;
附圖2是第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省略方向盤和座椅);
附圖3是第一個實施例的俯視效果圖(實際實施例的外觀);
附圖4是第二個實施例(用于轎車/C型車)的側面示意圖;
圖中:1、導槽,2、座椅基座,3、座椅,4、曲軸,5、曲柄,6、觸桿,7、鎖舌,8、鎖齒,9、緩沖塊,10、駕駛室前部框架(客車),11、駕駛室底部框架,12、駕駛室地板,13、客車車廂地板,14、轎車B柱,15、轎車發動機艙后部框架16、方向盤軸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附圖1、2和3,在駕駛室地板12上鋪設具有足夠強度的鋼質底板可隱藏于地板膠下面,在鋼質底板上設置兩根前后方向的平行導槽1,從方向盤軸16旁邊穿過,導槽底部設有鎖齒8,尾端設有緩沖塊9。在導槽1上安置一可前后滑動的座椅基座2,座椅基座2上方安裝座椅3,后邊為客車車廂地板13。由于本裝置僅在事故時起作用,作用力較大,故為保證零件強度和降低制造成本,導槽1和座椅基座2之間可采用滑動摩擦如圖。座椅基座2前部裝有鎖止機構,在正常情況下鎖舌7與鎖齒8扣合保持座椅基座的鎖止狀態。鎖止機構由一根曲軸4控制,曲柄5與一根伸向前方的觸桿6連接如圖。觸桿頭部與客車駕駛室前部的框架10通過螺絲等連結。
在圖4所示的第二個實施例中,同樣在駕駛室地板12上鋪設具有足夠強度的鋼質底板可隱藏于地板膠下面,在鋼質底板上設置兩根前后方向的平行導槽1,導槽底部設有鎖齒8,尾端設有緩沖塊。在導槽1上安置一可前后滑動的座椅基座2,座椅基座2上方安裝座椅3,旁邊為轎車B柱14。座椅基座2前部裝有鎖止機構,在正常情況下鎖舌7與鎖齒8扣合保持座椅基座的鎖止狀態。鎖止機構由一根曲軸4控制,曲柄5與一根伸向前方的觸桿6連接如圖。與第一個實施例的不同在于,觸桿頭部與轎車發動機艙的后部框架15連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雨晨,未經劉雨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492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