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鈉離子交換器進行水處理的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14882.1 | 申請日: | 2008-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485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濱 | 申請(專利權)人: |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42 | 分類號: | C02F1/42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吳紅 |
| 地址: | 255000山東省淄博***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鈉離子 交換 進行 水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鈉離子交換器進行水處理的工藝,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鈉離子交換器處理水的操作步驟依次為:運行、反洗、再生、逆流沖洗、正洗五個步驟。其中:
1、運行是離子交換器的工作過程。使原水從上部進入交換器,由上而下的通過交換劑,逐層與交換劑進行離子交換,從而得到合格的軟化水。
2、反洗包括小反洗和大反洗:小反洗是在交換劑失效后,使反洗水從中排裝置進入交換器,并從交換器頂部排水,以清洗壓脂層中積存的懸浮物,直至出水澄清為止。這一過程一般需10~15分鐘,也可根據水質情況而定。當離子交換器運行10~20個周期后,由于交換劑被壓實或污染,必須進行大反洗,使反洗水從底部進入交換器,從交換器的頂部排入。反洗的目的是翻松被壓實的交換劑層,沖除附著在交換劑表面的懸浮物,排除破碎的交換劑顆粒和積存在交換劑層中的氣泡,大反洗具體的間隔周期應根據原水的濁度,軟化水的質量和交換劑工作交換容量的下降情況而確定。
3、再生:反洗結束后,用一定濃度的再生液(NaCL溶液)從交換器底部進入并由中排裝置排出。為了確保再生效果,應嚴格控制再生液的流速在2米/小時以下,并保證流動的再生液與交換劑的接觸時間在20~30分鐘。
4、逆流沖洗:再生結束后,使軟化水從底部進入交換器,并從中排裝置排出。逆流沖洗殘余的再生液及再生產物,沖洗流速及再生流速相同,直至出水硬度小于25PPM。
5、正洗:逆流沖洗后,使原水從交換器上部進入并從下部排出,直至出水合格,投入運行。
再生是新鮮的再生液(NaCL溶液)從底部進入和下部的交換劑先接觸,使交換器底部的交換劑得到很好的再生,再生液在一定的流速(2米/小時)下與交換劑接觸20~30分鐘為宜。這時的NaCL溶液進行了置換反應生成了MgCL2和CaCL2后再由中排裝置排出。交換劑一般在交換器中有1.5米~2.5米不等的高度。如果再生時間為30分鐘,根據所規定的流速,交換劑很可能得不到置換。如果這時進行逆流沖洗,進入的軟化水不可能完全將再生液整體向上推進,因為再生液的密度高于軟化水的密度。進入的軟化水一定是在推進再生液的同時與再生液混合,使再生液的濃度逐漸下降,低濃度的再生液的再生效果也隨之下降,產軟水量降低。如果再生時間使上部的交換劑接觸再生液30分鐘,需要再生2小時,再生2小時后,再進行逆流沖洗,這時交換器內下部的液體多為沒有參與置換的再生液。沖洗的時間長,浪費了水,也浪費了再生液,同時對環境污染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陷、耗鹽耗水量下降、污染減小、處理效果好的用鈉離子交換器進行水處理的工藝。其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鈉離子交換器進行水處理的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驟:運行、反洗、再生和正洗,其中再生時間控制在1~2小時,將濃度為8~12%波美度的NaCL再生液以1~2米/小時的流速從交換器的底部進入,由其中排裝置排出,再生結束后進入正洗,原水從交換器的上部以10~20米/小時的流速進入,并從其下部排出,前6~8分鐘排出的再生殘液和再生產物通過管路排至鹽池內,剩余再生殘液和再生產物排入下水道直至出水合格后,投入運行使用。
所述的用鈉離子交換器進行水處理的工藝,運行步驟中,原水從上部進入交換器,由上而下的通過交換劑,逐層與交換劑進行離子交換,從而得到合格的軟化水。
所述的用鈉離子交換器進行水處理的工藝,反洗包括小反洗和大反洗,待交換器內的交換劑失效后,進行小反洗,反洗水從中排裝置進入交換器,從交換器頂部排水,以清洗壓脂層中積存的懸浮物,直至出水澄清為止;當離子交換器運行10~20個周期后,進行大反洗,反洗水從底部進入交換器,從交換器的頂部排出。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48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