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中草藥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14683.0 | 申請日: | 2008-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4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留芝;楚平華;劉殿勛;張曉艷;谷風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留芝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000山東省濟寧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褥瘡 外用 中草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外用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中草藥。
背景技術:
昏迷、癱瘓病人由于長期臥床局部組織受壓,血液循環(huán)不良,導致軟組織局限性缺血、缺氧,形成褥瘡,嚴重者肌肉壞死露出韌帶和骨骼,壞死組織成黑色,有臭味,膿液較多,不易愈合,形成膿毒血癥,嚴重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使用西藥治療褥瘡的療程長,容易出現(xiàn)細菌耐藥現(xiàn)象,效果不佳,尤其是一些深創(chuàng)面者需要經過植皮才能愈合,這樣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在治療褥瘡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中草藥。本發(fā)明所說的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中草藥的技術方案是:取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紫草12克、沒藥9克、白芷12克、血竭9克、乳香6克、三七12克、紅花12克、兒茶6克,將上述藥物放入瓷缸內,再加入麻油250克、米醋500克,浸泡20-30分鐘后,把藥物煎沸,煎沸后再加熱5-8分鐘,即制得治療褥瘡的外用中草藥。使用時可用棉簽沾上層油燙洗患處,洗至不熱為止,下次洗時將上述藥液煮沸即可,一日2次,一副藥可洗5天。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褥瘡的外用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除濕、去腐生肌、養(yǎng)膚止痛、止血收斂等功能,本發(fā)明中的金銀花,性寒,味甘,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入肝、胃二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效;地丁,苦、辛,寒,歸心、肝經,清熱解毒,涼血消癰,疔瘡及其它化膿性感染,本品辛散苦泄,苦泄辛散,寒能清熱,入心肝經血分,故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為治熱血雍滯,紅腫熱痛,癰腫瘡毒的常用藥物;紫草,性寒,味甘、咸,歸心、肝經,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瘡瘍、濕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瘡瘍;沒藥,味苦辛,溫,無毒,入肝、脾、心、腎經,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皮膚療效:能防止皮膚組織退化,尤其是有傷口壞疽的情況,它清涼的功能可幫助皮膚潰瘍與瘡,還能改善龜裂的皮膚;白芷,辛,溫,歸肺、胃經,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血竭,甘咸,平,入心、肝、脾經,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斂瘡,瘰疬,臁瘡潰久不合;乳香,辛苦,溫,入心、肝、脾經,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伸筋,治氣血凝滯;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顯著的造血功能;紅花,性溫,味辛,活血通經,散淤止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兒茶,苦、澀,微寒,歸肺經,收濕生肌斂瘡,用于潰瘍不斂,濕疹;麻油,本品性味甘、涼,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臨床上煎熬后,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癰腫、補皮裂的作用;米醋,味酸,甘,性平,歸胃、肝經,能散淤血,止血,解毒。上述藥物配伍使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對褥瘡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實施例說明如下:取金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地丁15克、紫草12克、沒藥9克、白芷12克、血竭9克、乳香6克、三七12克、紅花12克、兒茶6克,將上述藥物放入瓷缸內,再加入麻油250克、米醋500克,浸泡20-30分鐘后,把藥物煎沸,煎沸后再加熱5-8分鐘,即制得治療褥瘡的外用中草藥。在實際治療當中為了能給更多的病人治療,上述各藥物也可以按相同的比例同時增加。使用時可用棉簽沾上層油燙洗患處,洗至不熱為止,下次洗時將上述藥液煮沸即可,一日2次,一副藥可洗5天。
病例:
在臨床中100位病人使用本方劑經過20-40天的治療有效率100%,治愈率92%,現(xiàn)將典型病例如下:
1、劉**,女,64歲,家住濟寧市中區(qū),癱瘓在床2年,骶尾部褥瘡范圍:4×8厘米,皮膚潰爛,創(chuàng)面較深,壞死組織覆蓋,觸痛,滲出。使用該治療外用中草藥搽洗,洗后將浸此藥物的紗布敷在瘡面上,每日更換2次,經過23天的用藥后,瘡面愈合。
2、王**,男,44歲,濟寧市汶上縣人,因車禍致頸部脊髓神經受損,因臥床過久致骶尾部形成III0褥瘡,入院時狀況及檢查。查體:T37.3℃P66次/分R17次/分BP110/60mm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骶尾部可見一約5×3厘米大創(chuàng)面,創(chuàng)面內有大量黑褐色壞死組織,可探及骨質,創(chuàng)緣質硬無彈性,味臭,觸痛(-),治療經過: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項輔助檢查,靜點抗生素控制感染,褥瘡局部適時清創(chuàng)、擴創(chuàng),外用中草藥外洗2次/日,住院治療30天,創(chuàng)面已無壞死組織,肉芽新鮮創(chuàng)緣上皮組織生長良好創(chuàng)面明顯縮小。住院治療30天,患者出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留芝,未經李留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46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