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蓄電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810012228.7 | 申請日: | 2008-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60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鄧犁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犁 |
| 主分類號: | H01M10/00 | 分類號: | H01M10/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晨創(chuàng)科技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張 晨 |
| 地址: | 110023遼寧省沈***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蓄電池,由單元電池串聯構成、其中單元電池的正、負極板由板柵及在其中填充的正負活性物質構成,其特征在于:
每個單元電池為由正極板、隔板、負極板順序疊放、再由高分子材料填充封裝成的長方體結構,每個單元電池與其周邊的單元電池之間無間隙連接為一個整體;單元電池在與電極板平行的平面上按順序緊密碼放,構成單元電池層,同時在與電極板垂直的方向上——定義為Z軸,構成層數≥1的結構;每個單元電池與其相鄰的單元電池的正、負極板的疊放方向恰好相反;第一個單元電池的正極或負極接端子,第一個單元電池的余下的負極板板柵或正極板板柵與相鄰的第二個單元電池的正極板板柵或負極板板柵連接成一個整體,第二個單元電池的余下的負極板板柵或正極板板柵與相鄰的第三個單元電池的正極板板柵或負極板板柵連接成一個整體,依次類推,倒數第二個單元電池的余下的負極板板柵或正極板板柵與最末單元電池的正極板板柵或負極板板柵連接成一個整體,最末單元電池的余下的負極或正極接端子;板柵的連接方式為橫向、縱向或背向連接;在相鄰單元電池層中,用來實現層與層間電聯結的單元電池之間采用背向連接板柵相連。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其特征在于:端子直接與相應的極板板柵連接成一個整體。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蓄電池,其特征在于:板柵的材質為純鉛、鉛錫合金、鉛鈣合金、鈦合金以及鍍鉛純銅。
4.按照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蓄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為ABS樹脂、PP樹脂、PE樹脂、聚碳酸酯之一或兩種以上。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蓄電池,其特征在于:板柵的結構為網狀結構、帶有襯底的格狀結構或平板結構。
6.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分為模塊設計,板柵制備,模塊制備,電池組裝、電池化成——
模塊設計:以每層單元電池的正負極板中間為界,將蓄電池分為L+1層模塊,各層模塊的方向平行于電極板的方向——L代表單元電池層層數,以最下層模塊作為第1層,最上層模塊為第L+1層,則第1層模塊與第L+1層為單層結構,其余各層模塊為雙層結構,按單元電池串聯原理設計各個模塊的板柵連接方向和活性物質極性,其中:第1層模塊與第2層模塊的下層構成第1層單元電池,第2層模塊的上層與第3層模塊的下層構成第2層單元電池,依次類推,第L層模塊的上層與第L+1層模塊構成第L層單元電池;
板柵制備:按照設計的模塊,制造預先連接的板柵組及正、負端子板柵,每個板柵組包括2片板柵,這2片板柵按橫向連接、縱向連接、背向連接三種方式之一連接,正、負端子板柵由端子及單片板柵連接構成;
模塊制備:按照設計的模塊制備注塑模具,將板柵組及正、負端子板柵作為預埋件放入模具中注塑成型,然后在板柵內按照設計極性涂上正極或負極活性物質,并固化、干燥,從而形成帶電池生極板的各層模塊;
電池組裝:在構成單元電池的電池極板間加隔板,再將構成單元電池的相應模塊合并;
電池化成:將電解液注入到各個單元電池中,進行電池化成,加排氣密封裝置完成電池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犁,未經鄧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2228.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