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油深度脫硫降烯烴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10248.0 | 申請日: | 2008-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92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寶忠;張英;張忠清;關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45/04 | 分類號: | C10G45/04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 微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油 深度 脫硫 烯烴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汽油深度脫硫降烯烴的方法,具體地說是在臨氫的條件下 精制烴油生產高質量汽油的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汽車尾氣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將受到嚴 格控制,因此作為發動機燃料的油品質量要求越來越嚴。為此各國對車用汽油 規格如氧含量、蒸汽壓、苯含量、芳烴總含量、沸點、烯烴含量及硫含量等都 提出了極為苛刻的限制指標,以降低有害物質的排放。對照我國汽油質量的主 要問題是硫含量和烯烴含量高,汽油中硫和烯烴含量超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催 化裂化(FCC)汽油占汽油池中的比例過高。在中國,催化裂化汽油是汽油的主 要調和組分,占80%以上。FCC汽油的主要特點是硫含量高、烯烴含量高。而 且,隨著FCC加工的原料向重質化方向發展,將導致FCC汽油中的硫含量和烯 烴含量進一步增高,要實現汽油烯烴含量低于18%的標準非常困難,目前全國 許多煉廠出產的汽油都很難滿足新標準汽油的要求。因此降低FCC汽油中硫和 烯烴含量是控制車用汽油中硫和烯烴含量的主要途徑。
傳統的FCC汽油加氫工藝雖然可以大幅度降低硫和烯烴含量,但在加氫過 程中高辛烷值的烯烴組分被大量飽和,導致汽油辛烷值損失很大。因此,開發 一種新的辛烷值損失最小的FCC汽油深度脫硫降烯烴技術,對適應目前及未來 清潔汽油的指標要求非常關鍵。
US6482314和US7182918公開的汽油改質方法是,采用吸附脫硫的方法處 理全餾分FCC汽油。該方法的主要化學反應為脫硫反應。因此,生成的產品與 原料相比,除硫含量大幅降低外,密度、餾程及其它性質基本不變;烯烴略有 減少;烷烴略有增加;(RON+MON)/2損失小于1.0個單位。但該方法不能大 幅度降低汽油產品中的烯烴含量,對于烯烴含量較高的FCC汽油,無法解決烯 烴問題。
US5411658公開的汽油改質方法是,先采用傳統加氫精制催化劑將FCC汽 油加氫精制后,然后采用含β沸石催化劑對加氫精制的反應流出物進行辛烷值 恢復。但該方法所使用的原料終餾點偏高,加氫精制段反應溫度過高使芳烴和 烯烴飽和較多,導致研究法辛烷值(RON)損失較大,難以有效恢復。
US5399258公開的汽油改質方法是,第一段經過加氫脫硫脫氮、烯烴加氫飽 和后,得到的中間產物直接進入第二段進行辛烷值恢復反應。第一段的反應溫 度偏高,與第二段的反應溫度持平。由于第一段的反應溫度過高,導致最終產 物產生大量硫醇硫,溫度越高,產生的硫醇硫越多。
CN1465666A公開的汽油深度脫硫降烯烴的方法是,將汽油原料切割為輕、 重餾分,輕餾分經堿精制脫硫醇,重餾分、氫氣依次與加氫精制催化劑、辛烷 值恢復催化劑接觸,將脫硫后的輕、重餾分混合得到汽油產品。該方法可以生 產硫含量低于200μg/g,烯烴低于20v%的汽油產品。但該方法存在液體收率低, 廢堿液處理等問題。
對于烯烴含量較高、芳烴含量較低的FCC汽油,使用現有的加氫技術進行 處理時,烯烴飽和率高,使得辛烷值損失較大。采用上述將汽油原料切割為輕、 重餾分,輕餾分經堿精制脫硫醇,重餾分加氫精制,然后進行辛烷值恢復的方 法加工FCC汽油,液體收率低,硫醇含量回升,總硫含量無法低于50μg/g,且 存在廢堿液處理等問題。而單獨使用上述吸附脫硫的方法,無法處理烯烴含量 高的FCC汽油。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汽油深度脫硫降烯烴的方法,生產的 汽油產品硫含量低于50μg/g,可以進一步生產硫含量低于10μg/g的汽油產品, 同時烯烴含量低于20v%,并且保證汽油的抗爆指數損失較小。
本發明汽油深度脫硫降烯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汽油餾分原料和氫氣與加氫吸附脫硫吸附劑和烯烴芳構化催化劑的混 合物接觸,進行加氫吸附脫硫、二烯烴飽和、烯烴芳構化反應;
(2)反應流出物經分離得到輕烴和汽油產品,富氫氣體循環使用;
(3)將失活的催化劑進行氧化再生,再生后的催化劑重新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024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高汽油安定性的組合物
- 下一篇:一種高純度鹽酸西替利嗪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