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裝容器用塑料片有效
| 申請號: | 200780053747.1 | 申請日: | 2007-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87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石山啟二郎 | 申請(專利權)人: | J-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5D65/40 | 分類號: | B65D65/40;B32B27/30;B65D81/2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平元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裝 容器 塑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將生魚肉類等收納物包裝在容器中以長時間保存 的包裝容器用塑料片。
背景技術
遠洋漁業捕獲的或在遠方飼養的金槍魚、鰹魚等大型魚類在捕獲或飼 養這些魚的捕魚船上或在飼養地被除去內臟等后,將完整的或切割成塊的 魚在低溫下冷凍,并以冷凍魚體的狀態保管/運輸到消費地。
一方面,以生鮮魚肉的狀態保管/運輸到消費地的情況下,如專利文獻 1、專利文獻2中所述,以往,在氧氣透過率低的塑料膜制造的袋子的袋內 處于減壓狀態下,將完整的或切割成塊的魚肉等裝入袋內,并密封包裝后, 將該包裝袋、或同樣包裝的多個包裝袋收納在發泡苯乙烯制的容器等中, 并用冰等冷卻劑使其處于低溫狀態。
但是,以往內包裝使用氣體屏蔽性塑料膜制造的袋子,而作為外包裝 使用發泡苯乙烯制的容器等,并以生鮮魚肉的狀態保管/運輸的方法,不能 抑制生魚肉上包裝前殘留的、或包裝后附著的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 以往的方法在保持新鮮程度的條件下長時間保存生魚肉方面是不充分的。 此外,用真空包裝機將塑料膜制的袋內進行脫氣時,由于包裝體內減壓, 例如促進了水滴從生金槍魚塊流出,這成為促進新細菌產生的原因。生肉 類等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355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1463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于是,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良以往的包裝容器用塑料膜或片,提供一 種包裝容器用塑料片,例如在以生鮮魚肉的狀態保管/運輸的情況下,該包 裝容器用塑料片可降低包裝前殘留在生魚肉類等收納物上或包裝后附著在 生魚肉類等收納物上的微生物的活性,同時還抑制該微生物的繁殖。
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權利要求1的發明涉及一種包裝容器用塑料片, 其包含二層結構的塑料片,該二層結構的塑料片是將作為內層的含有抗氧 化劑和抗菌劑的聚乙烯膜和作為外層的高氣體屏蔽性的聚乙烯醇膜疊層而 成的。
關于權利要求2的發明,其中,上述聚乙烯膜含有抗氧化劑和抗菌劑, 且抗氧化劑和抗菌劑的總含量相對于每100重量份聚乙烯膜為1~20重量 份。
關于權利要求3的發明,其中,上述二層結構塑料片中的聚乙烯膜的 厚度為50~200微米、聚乙烯醇膜的厚度為12~30微米。
權利要求4的發明涉及一種包裝容器用塑料片,其包含三層結構的塑 料片,該三層結構的塑料片是將作為內層的含有抗氧化劑和抗菌劑的聚乙 烯膜、作為中間層的高氣體屏蔽性的聚乙烯醇膜、和作為外層的聚丙烯膜 疊層而成的。
關于權利要求5的發明,其中,上述聚乙烯膜含有抗氧化劑和抗菌劑, 且抗氧化劑和抗菌劑的總含量相對于每100重量份聚乙烯膜為1~20重量 份。
關于權利要求6的發明,其中,上述三層結構塑料片中聚乙烯膜的厚 度為50~200微米、聚乙烯醇膜的厚度為12~30微米、聚丙烯膜的厚度為 15~50微米。
關于權利要求7的發明,其中,上述聚乙烯膜還含有防腐劑。
權利要求8的發明涉及一種包裝容器,其用上述包裝容器用塑料片制 成袋子,并在其周邊的一部分設有能開封的開口部,且使該開口部形成為 通過拉鎖(フアスナ一)可進行密封,而在無收納物收納時該袋成為扁平且薄 的可折疊狀態。
發明的效果
按照本發明,由于與生魚肉類等收納物接觸的二層結構塑料片的內層 使用含有抗氧化劑的聚乙烯膜,則可通過滲出到內層的內面上的部分抗氧 化劑的抗氧化作用,來抑制由包裝前殘留在收納物上的二氧化碳等衍生的 氧等的產生,例如,可顯著降低需氧性細菌的活性,其結果可增強抗菌作 用。另外,由于含有抗菌劑,通過滲出到內層的內面上的部分抗氧化劑和 抗菌劑的協同效果,則可抑制包裝后附著在收納物上的細菌等微生物的繁 殖,從而可以防止收納物發生腐敗及產生難聞的氣味。
此外,由于聚乙烯膜具有較好的透明度,故可以從外部看到收納物的 新鮮程度的狀況。而且,由于聚乙烯膜具有良好的水分隔離特性,故不用 擔心從收納物自然滲出的水滴、其它水分透過內層釋放到外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J-化學株式會社,未經J-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537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