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適應及可伸縮的包糾錯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80052029.2 | 申請日: | 2007-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275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13 |
| 發明(設計)人: | 馬小駿;張煥強;陳仁雷;周光華;李鈞;王傳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湯姆遜許可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16 | 分類號: | H04L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剛 |
| 地址: | 法國*** | 國省代碼: | 法國;F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適應 伸縮 糾錯 裝置 方法 | ||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自適應及可伸縮的包糾錯 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用無線網絡進行數據通信,特別是視頻和/或音頻流傳輸是當今主流應 用。有些無線系統,例如WLAN,可以在多播域自一個發送器向多個接收器 分發視頻流。
圖1為顯示一傳統多播無線系統的示意圖。該系統用于從至少一個發 送器10向多個接收器20傳輸視頻流。視頻包由發送器端的視頻服務器 (圖1中未示出)生成并發送到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視頻包時,對這些 視頻包進行解碼。如果在接收器收到的視頻包中發生丟包,接收器的解碼 器將不能解碼視頻包。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糾錯方法。前向糾錯(FEC)和 自動重傳請求(ARQ)是兩種基礎的糾錯方法。
前向糾錯(FEC)是一種除了源數據包外還發送一些冗余數據包至接收 器的方法,使得被丟失的包可以利用這些冗余的包在接收器端恢復。在一 種前向糾錯(FEC)方法中,將一些主動修復包(proactive?repairs) (冗余包)包含在數據包流中。這些主動修復包是在不知道是否需要傳輸 修復包之前就發出。在前向糾錯(FEC)中,包發送器對每K個源數據包引 入N-K個修復包以組成N個包。當接收器收到這N個包中的至少K個包 時,就能夠恢復所有K個源數據包。在前向糾錯(FEC)方法中,源數據包 丟失的數量必須由收到至少相同數量的修復包來補償,從而恢復所有的源 數據包。
如果這些修復包不足以使接收器可靠地解碼源數據,接收器將請求重 新傳輸額外的修復包。這個請求稱為自動重傳請求(ARQ)。ARQ自動重傳 請求將被連續發出直至成功解碼數據包。
一種由FEC和ARQ組合,稱為混合FEC/ARQ的方法,在過去數十年已 被廣泛研究。公開于計算機通信,2001年3月,由Dan?Rubenstein等在 “A?Study?of?Proactive?Hybrid?FEC/ARQ?and?Scalable?Feedback Techniques?for?Reliable,Real-Time?Multicast”中示出了一個實例。 該論文揭示了混合FEC/ARQ方法運用在多播網絡中,其中發送器根據網絡 的情況,選擇一個主動性因子(proactivity?factor)來調整主動修復 包。如果發送器被嚴重泛濫的反饋占用,它會提高主動性因子以增加更多 的主動性修復包。如果發送器只收到較少的反饋,它會減小主動性因子以 減少主動修復包的數目。
每個自接收器發送的ARQ/NAK((NAK即否定應答,通知發送器包丟 失),ARQ等同于NAK)都包含接收器需要傳輸的修復包數量nr,以及一個 NAK輪數Nr。該NAK輪數指的是接收器查到的那組(block)數據傳輸的當 前“輪數”。當發送器傳輸修復包時,其包中包含一個NAK輪數NS,對應 于它從任何接收器接收到那組數據包的最大NAK輪數。
發送器可以利用三種方式響應來自接收器的請求nr個修復包、輪數為 Nr的NAK,發送器采用其中一種響應來自客戶端的NAK的方法稱為“當前輪 (round-current)”。在這種方法中,發送器保存一計數:傳輸的輪數等 于當前發送器處的輪數NS的修復包的總數n。對于到達的NAK,如果Nr<NS則忽略NAK。如Nr=Ns,就傳輸max(0,nr-n)個包,并將n設置為max(n, nr)。如果Nr>Ns,則n設為nr,Ns=Nr,并傳輸nr個包。
接收器的NAK輪數Nr初始為1。發送一個NAK后,其NAK計數就增加 1,如:Nr=Nr+1。當收到的來自發送器包中的NAK輪數大于或等于其自身 當前值時,該接收器將其NAK輪數更新至發送器的當前輪數值加1(如果 NS≥Nr,令Nr=Ns+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湯姆遜許可公司,未經湯姆遜許可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520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