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其制造方法、及作為其焙燒前體的噴霧干燥體、以及使用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的鋰二次電池用正極和鋰二次電池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80041311.0 | 申請日: | 2007-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36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16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志塚賢治;岡原賢二;菊地一寬;寺田薰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三菱化學(xué)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4/50 | 分類號: | H01M4/50;H01M4/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wù)所 | 代理人: | 張平元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過渡 金屬 化合物 粉末 制造 方法 作為 焙燒 噴霧干燥 以及 使用 二次 電池 正極 | ||
1.一種鋰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用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其主成分為 具有能夠嵌入和脫嵌鋰離子功能的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所述鋰二次電池 正極材料用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如下獲得:在所述主成分的原料中, 添加添加劑1和添加劑2各1種以上,其添加比例為相對于主成分的原料 中的過渡金屬元素的總摩爾量、添加劑1和添加劑2的總量為0.01摩爾% 以上且小于2摩爾%,然后進(jìn)行焙燒,其中所述添加劑1為含有添加元素1 的化合物,該添加元素1為選自B和Bi中的至少1種元素,所述添加劑2 為含有添加元素2的化合物,該添加元素2為選自Mo和W中的至少1種 元素,且所述添加劑1和添加劑2的添加比例以摩爾比計為10∶1~1∶20,
并且在表面增強(qiáng)拉曼光譜中,該粉末在800cm-1以上、900cm-1以下具 有峰A,該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以包含屬于層狀結(jié)構(gòu)的結(jié)晶結(jié)構(gòu)而構(gòu) 成的鋰鎳錳鈷類復(fù)合氧化物為主成分,且其組成以下述組成式(I)表示:
LiMO2??…(I)
其中,上述式(I)中,M為由Li、Ni和Mn或者由Li、Ni、Mn和Co構(gòu) 成的元素,Mn/Ni摩爾比為0.1以上且5以下,Co/(Mn+Ni+Co)摩爾比為0 以上且0.35以下,Li在M中的摩爾比為0.001以上且0.2以下,
上述組成式(I)中的M以下述式(II’)表示:
M=Liz’/(2+z’){(Ni(1+y’)/2Mn(1-y’)/2)1-x’Cox’}2/(2+z’)??…(II’),
其中,在組成式(II’)中,
0.1<x’≤0.35
-0.1≤y’≤0.1
(1-x’)(0.02-0.98y’)≤z’≤(1-x’)(0.20-0.88y’)。
2.一種鋰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用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其主成分為 具有能夠嵌入和脫嵌鋰離子功能的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所述鋰二次電池 正極材料用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如下獲得:在所述主成分的原料中, 添加添加劑1和添加劑2各1種以上,其添加比例為相對于主成分的原料 中的過渡金屬元素的總摩爾量、添加劑1和添加劑2的總量為0.01摩爾% 以上且小于2摩爾%,然后進(jìn)行焙燒,其中所述添加劑1為含有添加元素1 的化合物,該添加元素1為選自B和Bi中的至少1種元素,所述添加劑2 為含有添加元素2的化合物,該添加元素2為選自Mo和W中的至少1種 元素,且所述添加劑1和添加劑2的添加比例以摩爾比計為10∶1~1∶20,
并且在表面增強(qiáng)拉曼光譜中,該粉末在800cm-1以上、900cm-1以下具 有峰A,該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以包含屬于層狀結(jié)構(gòu)的結(jié)晶結(jié)構(gòu)而構(gòu) 成的以下述組成式(I)表示的復(fù)合氧化物為主成分:
LiMO2??…(I)
其中,上述式(I)中,M為由Li、Ni和Mn或者由Li、Ni、Mn和Co構(gòu) 成的元素,Mn/Ni摩爾比為0.1以上且5以下,Co/(Mn+Ni+Co)摩爾比為0 以上且0.35以下,Li在M中的摩爾比為0.001以上且0.2以下,
上述組成式(I)中的M以下述式(II)表示:
M=Liz/(2+z){(Ni(1+y)/2Mn(1-y)/2)1-xCox}2/(2+z)…(II)
其中,在組成式(II)中,
0≤x≤0.1
-0.1≤y≤0.1
(1-x)(0.05-0.98y)≤z≤(1-x)(0.20-0.88y)。
3.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鋰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用鋰過渡金屬類化合物粉末, 其中,在表面增強(qiáng)拉曼光譜中,峰A的半寬度為30cm-1以上。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三菱化學(xué)株式會社,未經(jīng)三菱化學(xué)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41311.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