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構件低壓EGR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0780010080.7 | 申請日: | 2007-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0550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V·約爾格爾;T·基納;R·S·查諾夫斯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格華納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7 | 分類號: | F02M25/07;F02D9/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劉華聯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件 低壓 egr 模塊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2006年3月22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號60/784568 的權益。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致動器的發動機組件,該致動器連接到EGR 閥和節流閥上。
發明背景
根據聯邦法規和州法規,當前的機動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可釋放的 排放量要受到限制。減少機動車輛所釋放的排放量的方法之一是在車 輛的排氣系統中包括排氣再循環(EGR)閥。該EGR閥使得來自發動機 排氣歧管的至少一部分氣流改道,以便該氣流連同新鮮空氣一起再循 環到發動機的進氣歧管之中。再循環到發動機的進氣歧管之中的氣流 降低了發動機工作期間的燃燒溫度,這減少了由于燃燒而產生的排放 量。
發動機組件通常包括由致動器控制的至少一個EGR閥和其它類 型的閥。但是,將閥增添到發動機組件上以及增添用以控制這些閥的 致動器增加了為制造該發動機組件所需要裝配的材料和零件的數量。
因此,希望能開發一種組件,其中的多個閥可以由單個的致動器 來控制。這種致動器數量的減少將容許減少為制造發動機組件而需要 生產和組裝的零件數量。
發明概述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動機組件,其包括發動機、至少一個排氣再循 環閥、至少一個節流閥,以及可操作地連接到該EGR閥和該節流閥 上的致動器。該致動器可以可操作地連接到預定數量的EGR閥和預 定數量的節流閥的任何預定組合上。該致動器可以是機械致動器、氣 動致動器、液壓致動器或電動致動器。
本發明進一步適用的領域將在以下所提供的詳細說明中變得清 楚。應理解的是,在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同時,該詳細說明及 具體的實例僅僅是為了闡明的目的而無意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附圖簡要說明
從詳細說明和附圖中將能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可操作地連接到閥上的致動器的 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可操作地連接到閥上的致動器的 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可操作地連接到閥上的致動器的 示意圖;以及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發動機組件的示意性平面圖。
優選實施例的詳細說明
優選實施例的以下說明本質上僅是示例性的,而絕非意欲限制本 發明、其應用或用途。
參見圖1至圖4,閥組件總體上用10來示出。閥組件10具有總 體上由12所指示的致動器、第一閥14和第二閥16。致動器12通過 聯接件可操作地連接到第一閥14和第二閥16上,以便致動器12改 變第一閥14和第二閥16兩者的位置。但是,要認識到的是,任何預 定數量的閥14,16都可以可操作地連接到致動器12上以使得該致動器 12可以同時控制這些閥。
在以下披露的所有實施例中,由于以下更加詳細說明的原因,優 選的是在第二閥16相對于第二通道20改變之前,第一閥14相對于 第一通道18大體打開。當第一閥14關閉時,第二閥16保持關閉。 圖1至圖4中由實線和虛線所示的閥14,16的位置示出了在閥14,16 之間的打開和關閉的關系。
繼續參看圖1,第一實施例示出了可操作地連接到第一閥14和第 二閥16上的機械致動器12。在優選的實施例中,致動器12為具有聯 接件13的電動機11,其中,該聯接件13為連接到閥14,16上的波頓 拉索(cable)或者推拉拉索。無論何種類型的固定的機械聯接件都可使 用。隨著致動器12的致動,改變了第一閥14相對于第一通道18的 位置,且當第一閥14處于預定位置時,致動器12將使得第二閥16 運動。因而,致動器12和第二閥16作為失動裝置,使得第二閥16 直到第一閥14處于預定位置時才會被致動。在本發明另一個備選實 施例中,電動機直接聯接到閥14,16中的一個閥上并且用直接傳動齒 輪或齒輪系來傳動,此外該電動機還聯接到未通過聯接件而直接聯接 到該電動機上的另一個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格華納公司,未經博格華納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1008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