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錳干電池有效
| 申請號: | 200780003271.0 | 申請日: | 200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7544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25 |
| 發明(設計)人: | 向井保雄;長谷洋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6/08 | 分類號: | H01M6/08;H01M2/02;H01M4/42;H01M4/5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干電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錳干電池,進一步具體來說是關于一種具有保護部件的錳干電池,該保護部件覆蓋負極鋅筒的外周面。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在錳干電池中包括了下述類型,即:對收納了發電要素的負極鋅筒進行密封后,在該負極鋅筒的外周卷繞上熱縮性樹脂制的外包裝標簽。
被用于錳干電池的負極鋅筒兼具負極和容器的功能。由此,伴隨著放電反應的進行,鋅被消耗且負極鋅筒的側面厚度變薄,進而有時局部出現了穿孔。
當錳干電池是包括了熱縮性樹脂制的外包裝標簽的錳干電池時則出現了下述問題,即:從負極鋅筒的穿孔中漏出的電解液侵蝕外包裝標簽使該外包裝標簽破損,或者該漏出的電解液沿著負極鋅筒和外包裝標簽之間向電池外部漏出。
針對于此,以往公開了下述結構的錳干電池,即:在負極鋅筒的外周配置金屬制容器后卷繞上外包裝標簽的結構、以及為了具有耐電解液性和耐沖擊性而使用了厚度為0.2~1.5mm的厚外包裝標簽的結構。(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平6-31845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2006-19091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示的以往的結構中,為了確保耐漏液特性而有必要使用上述金屬制容器或厚的外包裝標簽。這樣一來,在例如按照JIS規定了外形尺寸的錳干電池中,由于使用了金屬制容器或厚外包裝標簽,所以不得不使用外徑相應縮小了的負極鋅筒,從而妨礙了實現放電容量的高容量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具高耐漏液性和高放電容量的錳干電池。
(解決課題的方法)
本發明的錳干電池被構成為包括有底圓筒形的負極鋅筒、正極合劑、隔膜以及保護部件,正極合劑被收納在上述負極鋅筒中并含有二氧化錳、碳粉末和電解液,隔膜被設置在上述負極鋅筒和上述正極合劑之間,保護部件覆蓋上述負極鋅筒的外周面,并且包含在上述負極鋅筒中的鋅和包含在上述正極合劑中的二氧化錳的電容量比被設定在2.24以上且4.00以下。
(發明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錳干電池中,由于將包含在負極鋅筒中的鋅與包含在正極合劑中的二氧化錳的電容量比(以下,簡稱為電容量比)設定在2.24以上且4.00以下,并且從電容量來看相對于二氧化錳而言具有足夠的鋅,所以伴隨著放電反應的進行,即使鋅被消耗且負極鋅筒的側面厚度變薄,也沒有出現局部穿孔的現象,難于產生漏液。由此,因為沒有必要使用上述金屬制容器或厚外包裝標簽,所以獲得了下記效果,即:能夠使用外徑比以往大的負極鋅筒,還能夠實現高容量化。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錳干電池R6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符號說明)
1????正極端子板
2????封口體
3????負極鋅筒
4????碳棒
5????頂部絕緣體(top?insulator)
6????正極合劑
7????隔膜
8????底部絕緣體(bottom?insulator)
9????外包裝標簽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所涉及的錳干電池中,將包含在負極鋅筒中的鋅與包含在正極合劑中的二氧化錳的電容量比設定在2.24以上且4.00以下。該電容量比是由理論容量計算而來的比率。
當電容量比不到2.24時,在還沒有將電池中的電量用盡之前就出現了漏液,當電容量比大于4.00時,由于負極量過多,所以致使正極填充量減少,從而不能獲得良好的放電容量。
更加理想的是將電容量比設定在2.40以上4.00以下。這樣一來,當將電池裝入設備中進行了使用以后,即使萬一忘記切斷開關而使電池處于長時間的過放電狀態時也基本沒有產生漏液。
還有,理想的是將二氧化錳與碳粉末的重量比設定在4.0以上。這樣一來,由于正極合劑較硬,所以當即使使用了薄負極鋅筒時也能夠確保電池的機械強度。當該重量比不到4.0時,碳粉末相對較多,正極合劑變軟,有可能導致電池的機械強度降低。
在保護部件中可以使用厚度在0.03mm以上且0.15mm以下的熱縮性樹脂膜。這樣一來,能夠使用外徑比以往大的負極鋅筒,從而能夠實現高容量化。因為在保護部件上進行印刷,且被印刷的保護部件多被稱為外包裝標簽,所以在下文中將保護部件統稱為外包裝標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032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