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鋰離子二次電池系統(tǒng)的冷卻結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80001917.1 | 申請日: | 200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6613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2-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尹鼎植;吳全根;都宥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SK能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2/10 | 分類號: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鳳桐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離子 二次 電池 系統(tǒng) 冷卻 結構 | ||
1.一種鋰離子二次電池系統(tǒng)的冷卻結構,該冷卻結構為容納在橫向分隔排列的主框架和隔離框架中的鋰電池單元體提供了冷卻通道,每個所述主框架具有散熱部分和格狀路徑,該冷卻結構允許由冷卻風扇吹出的空氣在經(jīng)過所述冷卻通道和格狀路徑時冷卻所述鋰電池單元體,其中:
每個所述主框架具有形成在該主框架兩側的成對的狹縫通道,以允許由所述冷卻風扇吹出的空氣直接吹在每個被容納的所述鋰電池單元體上,從而形成與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相連通的每個第二冷卻通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以所述主框架側面的中心線為基準而形成在所述主框架兩側的第一部分中,當所述主框架和相應的隔離框架以分隔排列結構布置時形成所述第二冷卻通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的形成方式為,使得多對狹縫通道以規(guī)則的間距形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以Z字形模式排列。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形成于所述主框架的側面的中心線上,從而形成所述第二冷卻通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所形成的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具有錐形截面,該錐形截面沿著所述第二冷卻通道的縱向朝向彼此逐漸變窄。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在所述主框架上形成的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具有錐形截面,該錐形截面沿著所述第二冷卻通道的縱向對稱。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冷卻結構,其中在所述主框架上形成的所述成對的狹縫通道具有錐形截面,該錐形截面沿著所述第二冷卻通道的縱向不對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SK能源株式會社,未經(jīng)SK能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8000191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