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商用車驅動輪轂單元總成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312064.0 | 申請日: | 2007-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936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孔愛祥;周守虎 | 申請(專利權)人: | 孔愛祥 |
| 主分類號: | F16C35/06 | 分類號: | F16C35/06;B60B37/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韓洪 |
| 地址: | 311232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商用 驅動 輪轂 單元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尤其涉及商用車驅動輪轂單元總成。
【技術背景】
目前,中小型乘用車輪的回轉支承大都采用了輪轂單元總成結構,這種結構不僅可以簡化安裝程序,縮小安裝空間,同時有效保證了軸承旋轉精度及支承的強度和剛性,充分滿足汽車在各種復雜道路上行駛的要求;特別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輪轂單元上還普遍配置了多種形式的傳感器,以及輪速信號耦合裝置,將車輪運轉的速度信息直接傳送到控制系統,可以有效地防止汽車在緊急制動時車輪抱死現象,從而使汽車運行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但是,商用車領域,由于輪轂單元總成承載能力設計及零件加工方面的難度,使得商用車輪轂的旋轉支承很少采用單元總成結構,而是沿用傳統的兩套圓錐滾子軸承背靠背組合裝配后,嵌入帶有法蘭的輪轂殼體中,經過調整配合,再組裝到車橋上。裝配程序繁瑣,并且調整難度大,一旦一組軸承單元調試不好,就要拆開輪轂殼體,重新更換軸承,嚴重地影響著汽車底盤的生產效率,同時也難免產生一些質量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商用車驅動輪轂單元總成,既能夠滿足商用車較高的額定動載荷和高可靠性要求,又能夠保證車輛在重載條件下安全行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商用車驅動輪轂單元總成,包括法蘭外圈、兩個內圈、兩個保持器、兩列凸度圓錐型滾動體、帶有內花鍵的芯軸,法蘭外圈的內側設有雙列內滾道,兩個內圈的外側分別設有外滾道,兩凸度圓錐型滾動體分別安裝在兩保持器內,并設置在法蘭外圈與內圈之間,所述法蘭外圈的雙列內滾道和兩內圈的外滾道采用大接觸角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凸度圓錐型滾動體為外表面素線是一組對稱于滾動體軸心線的連續微凸曲線的圓錐形滾動體。
作為優選,所述法蘭外圈與兩內圈之間各設有一組密封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密封組件采用迷宮式密封圈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芯軸上位于兩內圈之間安裝有磁性齒圈,法蘭外圈的對應位置安裝有傳感頭。
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特殊設計和加工的凸度圓錐型滾動體與大接觸角結構的法蘭外圈雙列內滾道和內圈外滾道配合,使產品達到了很高的額定動載荷和運行可靠性,滿足了商用車的高額定動載荷和高可靠性要求。采用迷宮式密封圈組件保障了單元總成在重大載荷下依然良好的密封效果。兩內圈之間裝有磁性齒圈,當輪轂外圈運轉時,磁性齒圈與傳感頭作用并輸出準正弦波電壓信號,將這一信號輸入給汽車的控制系統,最終轉變為受控的輪速信號。本實用新型能夠具有滿足商用車要求的較高的額定動載荷和可靠性,能夠保證車輛在重載條件下的安全行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商用車驅動輪轂單元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非凸度的圓錐型滾動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凸度圓錐型滾動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現有技術中常規密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迷宮式密封圈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商用車驅動輪轂單元總成,包括法蘭外圈1、兩個內圈2、3、兩個保持器8、兩列凸度圓錐型滾動體5、帶有內花鍵的芯軸4,法蘭外圈1的內側設有雙列內滾道,兩個內圈2、3的外側分別設有外滾道,兩列凸度圓錐型滾動體5分別安裝在兩個保持器8內,并設置在法蘭外圈1與內圈2、3之間,所述法蘭外圈1的雙列內滾道和兩內圈的外滾道采用大接觸角結構。法蘭外圈1上帶有安裝螺栓孔,連接汽車輪輞,底盤懸掛系統則通過半軸與輪轂單元芯軸內花鍵聯接。芯軸4的法蘭面上配有安裝螺栓11。
參閱對比圖2、3,在圓柱、圓錐體中,母線沿著導線連續運動形成規則曲面,在導線上的每一點的母線稱為素線,本實施例中所述凸度圓錐型滾動體5為外表面素線是一組對稱于滾動體軸心線的連續微凸曲線的圓錐形滾動體。根據滾動摩擦副接觸表面凸度有限元分析,其額定承載能力可在直線型圓錐滾子的基礎上提高20%以上;并且凸度圓錐型滾動體5還可以有效地防止滾子與滾道接觸的端部產生應力集中,從而大大提高了單元總成的可靠性。
所述大接觸角結構為圓錐滾子與法蘭外圈及內圈滾道的接觸角度都較常規設計角度大5°~10°,以實現加大單元總成軸向承載能力的目的;大接觸角結構與特別設計和加工的凸度圓錐型滾動體配合,實現了非常好的軸向和徑向綜合承載能力,同時有效防止了滾動體與滾道接觸時端部易產生應力集中的現象,從而大大提高了單元總成的可靠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孔愛祥,未經孔愛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3120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