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的回油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20308728.6 | 申請日: | 200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3327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韋文學;陳暉;董典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2 | 分類號: | F01M11/02;F01M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春光;張相午 |
| 地址: | 537005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 分離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油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油氣分離器的回油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油氣分離器回油管都是直接接回油底殼機油面以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回曲軸箱內的氣壓比油氣分離器里的氣壓大,造成機油無法回流而隨廢氣排出外面的狀況。而發(fā)動機上往往裝配了很多外圍件,這將為油氣分離器回油管的設計和布置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用實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能夠避開外圍件、可優(yōu)化設計,降低制造難度的油氣分離器的回油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油氣分離器的回油裝置,包括U形回油管,所述U形回油管為具有兩個開口端的連通管,所述U形回油管的一條管邊I長于其另一條管邊II。
所述U形回油管的管邊I的開口端與油氣分離器的出油口經(jīng)回油膠管相連接;所述U形回油管的管邊II的開口端通過過油螺栓和管接頭連接回油孔上。
在所述的U形回油管內裝設有機油,其中所述管邊I內的機油高度高于所述管邊II內的機油高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氣分離器回油管不需要接回油底殼機油面以下,可以直接接回機體上,機油由機體流回油底殼,因此不必為了避開外圍件將油氣分離器回油管管路設計得很復雜,優(yōu)化了設計,降低了制造難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在上述圖中:1-油水分離器;2-回油膠管;3-U形回油管;4-過油螺栓;5-管接頭;6-機油;31-U形回油管的管邊I;32-U形回油管的管邊II。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中,本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的回油裝置,包括U形回油管3,U形回油管3為具有兩個開口端的連通管,U形回油管3的一條管邊I?31長于其另一條管邊II?32。U形回油管3的管邊I?31的開口端與油氣分離器1的出油口經(jīng)回油膠管2相連接;U形回油管3的管邊II?32的開口端通過過油螺栓4和管接頭5連接回油孔上。在U形回油管3內裝設有機油6,機油6在U形回油管3形成機油柱,其中管邊I內的機油柱高度高于所述管邊II內的機油柱高度。
U形回油管3的一頭通過回油膠管2與油水分離器1連接,另一頭通過過油螺栓4和管接頭5連接到機體的回油孔上。當油水分離器內的壓力P2與管外環(huán)境壓力P1不等時,根據(jù)流體靜力學原理,在連通容器內同一高度上的壓力相等,對于A-A等壓面可以寫出力平衡方程:P1=P2+ρgH(ρ機油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當有機油從油水分離器流出后,由于H不斷增大,方程式右邊大于左邊,因此管內外存在壓差,機油可以順利流出管外,當機油停止從油水分離器流出后,管外和管內的壓力由于留在U形管內的機油6而又恢復平衡。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30872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重型積放輸送設備
- 下一篇:鋁/過氧化氫半燃料電池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