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穿流式復合塔板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306003.3 | 申請日: | 200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191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31 |
| 發明(設計)人: | 田原宇;喬英云;梁鵬;蓋希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3/18 | 分類號: | B01D3/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10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穿流式 復合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穿流式復合塔板,屬于穿流式塔板的結構改進。
二、背景技術
在石油化工,石油煉制、化工、輕工、環保、醫藥及原子能等工業部門,塔板和填料廣泛應用于蒸餾、吸收、萃取、吸收、洗滌、冷卻等化工單元過程。填料具有分離效率高,壓降小,處理能力大等優點,但成本較大,操作彈性小,對配套塔內件要求高;塔板操作彈性大,抗堵塞,成本低,分離效率相對較大,但壓降將較大,處理能力較低。塔板按有無降液管可分為溢流式塔板和穿流式塔板,相比之下,現有穿流式塔板結構簡單,塔內空間利用率高,成本低,處理能力大,但汽液接觸時間短,傳質效率低,操作彈性小。理想塔內件應同時具有塔板和填料的優點,即低壓降、高效率、大操作彈性、抗堵塞、低成本、大處理能力和塔內空間利用率高。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型穿流式復合塔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在穿流塔板上增加相同開孔率的篩板,在穿流塔板下方設置一層規整填料來實現的,它能充分利用塔內空間,改善穿流塔板的汽液傳質狀況,降低塔板壓降,減少了霧沫夾帶,提高了穿流塔板的處理能力,操作彈性和分離效率。它主要由穿流塔板,篩板和規整填料等構成,其特征是在穿流塔板上開有20~60%的篩孔,在其上部3~6mm的距離設置有相同開孔率的篩板,篩孔可以是在2~10mm厚的板上開的φ3~φ20圓孔或開孔面積相當的菱形孔、側面開縫的條形凸起,篩板上的圓孔、菱形孔或條形凸起與穿流塔板的圓孔、菱形孔或條形孔錯排或半錯排;在穿流塔板下方通過自身支撐梁固定一層0~250高的規整填料;安裝時復合塔板板與板之間通過篩板的上支撐梁固定,板與支撐圈之間通過連接件固定。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新型穿流式復合塔板,由于采用上置篩板和下加規整填料,充分利用了塔內空間,成倍的增加了氣流接觸時間,強化了氣流混合強度和接觸界面更新速率,提高了塔板效率,同時由于篩板的存在使開孔率可以高達60%,大大提高了塔板的處理能力和操作彈性,降低了塔板壓降和霧沫夾帶;穿流式塔板有效地充當規整填料的液體分布器,使液體橫向混合達到填料所要求的理想狀態;反過來,規整填料又充當了塔板的氣體分布器,進一步提高汽液傳質狀況,合理有效的利用塔板和填料的優點,達到了兩者完美結合。
四、附圖說明
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塔板連接示意圖。
附圖的圖面設明如下:
1.穿流塔板??2.篩板??3.規整填料層??4.固定架??5.螺栓??6.連接件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詳細描述依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穿流式塔板的具體結構。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由穿流塔板1,篩板2和規整填料3組成,塔板為板厚為2~10mm的平板上開有20~60%的直徑或當量直徑3~20mm的篩孔或菱形孔,篩板2為板厚2~10mm的平板,同樣開有與穿流塔板相同開孔率的對應篩孔或菱形孔,篩板和穿流塔板上的篩孔或菱形孔錯排或部分錯排,通過固定架4和穿流塔板1連接在一起,規整填料3為100mm厚的板波紋規整填料,通過穿流塔板自身支撐梁固定在穿流塔板的下方,塔板和填料之間空隙高為5~100mm;安裝時復合塔板板與板之間利用篩板的上支撐梁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板與支撐圈之間通過連接件固定。
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由穿流塔板1,篩板2和規整填料3組成,穿流塔板1為板厚2~10mm平板上開有20~60%的寬6~20mm,長30~200mm的條形孔,篩板2為板厚2~10mm的平板,同樣沖有20~60%寬6~20mm,長30~200mm的側面開縫的條形凸起,條形凸起和所覆蓋塔板條孔錯排、半錯排,篩板和穿流塔板通過固定架4形成連接,規整填料3為150mn;厚的板波紋填料,通過塔板自身支承梁固定在穿流塔板之下,填料和塔板之間孔隙高為20~100mm;安裝時復合塔板板與板之間利用篩板的上支撐梁通過連接件固定,板與支撐圈之間通過連接件固定。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穿流式復合塔板具有以下優點:(1)充分利用了塔內空間,每層塔板的汽液接觸同時具有液體鼓泡傳質,液體淋降傳質和液膜湍流傳質。(2)汽液接觸混合強度大大提高,界面更新機率大大增強,接觸時間增加,尤其汽液傳過塔板時的倒船形接觸,顯著地提高了復合塔板的傳質分離效率,與F1浮閥相比,提高了50%。(3)汽液兩相均無返混,傳質接觸方式簡單,有利于進行塔板傳質分離模擬。由于氣相穿過塔板最后水平噴出再傳向上方,同時氣泡小,無聚并,霧沫夾帶少。(4)單板開孔率高,復合開孔率可調范圍大;相當氣速下,塔板壓降小,和等板高度的填料壓降相當,節能效率高。(5)操作彈性大,最佳操作彈性為4,最大操作彈性為8,能滿足各種工業生產需要。(6)結構簡單,強度高,成本低,安裝裝修方便,特別適合塔器大型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30600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