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二線制微功耗多路電子開關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305655.5 | 申請日: | 200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853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建文 | 
| 主分類號: | H03K17/693 | 分類號: | H03K17/693;H03K17/78;H03K17/79;H01H4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漢耐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賀紅星;張紅野 | 
| 地址: | 100024北京市朝陽***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二線 功耗 電子 開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二線制微功耗電子開關,具體說是二線制電子開關的改進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和生活品質的極大提升,日常生活中電器控制開關也在不斷的進化,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各種電子開關,其中,比較成熟、穩定的電子開關大多為三線制供電,而絕大多數家庭布線方式均為二線制,產品安裝、維護都存在很大的困難,直接影響到電子開關的應用和普及,在此情況下,多種二線制電子開關技術應運而生。
二線制電子開關自身電路供電技術是其中的關鍵,它們基本上可分為幾類:1)關態、開態供電電路分開,關態時采用阻容分壓電路或其它線性分壓電路或開關電源電路降壓供電,負載導通時采用負載回路串聯取電或斬波取電;2)關態、開態供電電路合并,采用寬動態線性或開關電源電路,關態時由上述電路降壓供電,開態時采用斬波或間隔取電方式供電。上述各種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阻容分壓或其它線性分壓電路效率非常低,負載中的暗電流比較大;工作時電子開關功耗較大、發熱嚴重;斬波取電則會破壞負載電流波形完整性,嚴重時對部分負載的使用壽命會產生不良影響。二線制多路電子開關結構有幾種:1)具有一個有源負載回路和多個無源負載回路,電子開關所消耗的電流從有源負載回路吸取,很難應用于節能燈和部分小功率白熾燈;2)還有由多個相互獨立的控制開關、供電電源和控制電路組成的電子開關,這種結構雖然性能與單路電子開關一致,但是必然會形成不必要的浪費。
專利號為ZL?200620056248.0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二線制電子開關供電電路,專利號為ZL?01116737.8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多路單線固態遙控開關,專利號為ZL?200620017015.X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單火線制電子輕觸式墻壁開關,上述幾個專利所公開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電子開關之前所存在的問題,但仍然分別存在負載暗電流較大、各路負載性能不一致和電路效率低、結構冗余等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二線電子開關取電電路效率低,關態負載暗電流大,各路負載性能不一致,多路開關結構冗余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二線制微功耗多路電子開關,該電子開關最大程度的簡化了電路結構、提高了取電電路的效率、降低了負載暗電流,并且各路開關負載性能一致,完全可以應用于包括小功率節能燈在內的大多數家用負載。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由一個或一個以上負載、多路隔離整流電路、一個或一個以上主控開關元件、多路分流取電電路、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智能控制電路的全部或部分組成。
方案1:所述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負載與多路隔離整流電路、和負載相應的一個或一個以上主控開關元件串連接入交流電源組成負載回路,多路分流取電電路各取電端分別連接各主控開關元件正電壓端,多路隔離整流電路的公共輸出端、各主控開關元件的公共端、多路分流取電電路的公共端一起與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的地連接,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輸入與多路分流取電電路輸出連接,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為智能控制電路供電,智能控制電路各輸出端分別與各主控開關元件控制端連接。
方案2:所述的一個或一個以上負載也可以與和負載相應的一個或一個以上主控開關元件串連接入交流電源組成負載回路,多路隔離整流電路各輸入端分別連接各主控開關元件負載端,多路隔離整流電路公共輸入端與各主控開關元件的公共端連接,而多路分流取電電路的功能由多路隔離整流電路合并取代,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輸入與多路隔離整流電路各輸出端連接,多路隔離整流電路公共輸出端與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的地連接,微偏置開關電源電路為智能控制電路供電,智能控制電路各輸出端分別與各主控開關元件控制端連接。
所述的多路隔離整流電路由三組二極管組成:二極管D11、D12至D1N,D21、D22至D2N,D31、D32至D3N,以及DCOM。所述的二極管D11、D12至D1N正極與D21、D22至D2N負極分別連接再與各路輸入端AC_1、AC_2至AC_N分別連接,所述的二極管D31、D32至D3N正極、DCOM負極一起與公共輸入端AC_COM連接,所述的二極管D11、D12至D1N負極與D31、D32至D3N負極分別連接再與各路正電壓輸出端DC+_1、DC+_2至DC+_N分別連接,所述的二極管D21、D22至D2N、DCOM正極一起與公共輸出端DC-_COM連接。根據負載路數和與其它電路連接方式的不同所述的二極管D11、D12至D1N或D21、D22至D2N或D31、D32至D3N的數量均可以進行相應調整,但所述的三組二極管每組的數量分別大于等于1(N≥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建文,未經李建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3056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