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腔內支架送放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304890.0 | 申請日: | 200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3182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潮 |
| 主分類號: | A61F2/84 | 分類號: | A61F2/84;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架 送放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支架放置于血管腔內的送放裝置,屬于醫療器械。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發生在人體血管系統的病變,例如血管瘤或動脈破裂,可采用管腔內介入的方法進行治療。介入治療的基本方法是在病人體外通過操作送放系統將管腔內支架送達體內的病變部位進行直接治療。介入治療的不斷發展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手術治療,同時使治療風險降低。介入治療的成功實施取決于適宜的送放器材。對送放器材的基本要求是:送放器可順利地被送入管腔并精確地到達預定部位、送放器中所裝載的支撐型人工血管可被穩定輕便地釋放于血管腔內、以及送放器便于退出。為實現上述要求,送放器的鞘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既需要送放器鞘管具有光滑的外壁以穿入外周血管壁,又需要鞘管具有柔順的性能以輕松穿越血管彎曲部位,還需要鞘管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滿足釋放所裝載支架時需要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目前的送放器,還無法在單一鞘管實現送放功能的統一,即鞘管在送入時柔順、在釋放時堅固。而送放器材的不完善可使介入治療發展受到直接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使其可以擺脫鞘管的限制而順利釋放支架。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主要由相套疊的外鞘管、內鞘管、牽拉絲以及定桿和導管構成,在送放器的外鞘管中裝載預先由牽拉絲對支架形成約束的部分支架,在送放器的內鞘管中裝載其余部分支架。
在本實用新型中,內鞘管套疊于外鞘管內,內鞘管外壁與外鞘管內壁之間的間隙在0.01mm~2mm之間,允許內鞘管在外鞘管內移動,并且內鞘管可自外鞘管內伸出。
在本實用新型中,定桿位于內鞘管內,定桿外壁與內鞘管內壁之間的間隙在0.01mm~2mm之間,允許定桿在內鞘管內移動,并且定桿可自內鞘管內伸出。
在本實用新型中,導管位于定桿內,允許導管在定桿內移動,并且導管可自定桿內伸出。
在本實用新型中,牽拉絲可為單根或多根,可位于外鞘管和內鞘管之間,也可位于內鞘管和外鞘管之間,牽拉絲前端可自鞘管內伸出,牽拉絲尾端通過管座側孔引出并控制拉動。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在應用時與現有送放器基本相似同,也是將裝載有支架的送放器送入血管腔內達到病變部位,釋放支架后退出送放器。有所不同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鞘管結構被分解為相套疊的外鞘管和內鞘管,以及控制支架約束狀態的牽拉絲。外鞘管光滑柔順,適合于將送放器送入血管。待送放器進入血管腔內,首先自外鞘管釋放支架被牽拉絲約束的部分。此時被約束的支架在脫離外鞘管后仍保持未釋放狀態,從而得以在擺脫鞘管限制的條件下充分彎曲。與此同時,支架的其余部分仍在裝載在內鞘管內。內鞘管堅固穩定,可以操控送放器的移動和定位,使支架輕松穿越血管的彎曲部位,也可在釋放支架時與定桿共同穩定送放器,通過分別拉動牽拉絲和內鞘管,實現支架的定位釋放。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管腔內支架送放器的優點是:
1.外鞘管專用于保護送放器進入血管腔內;
2.脫離外鞘管后,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可在無鞘管限制的情況下充分彎曲,順利通過血管彎曲部位,避免鞘管對支架送入的影響;
3.內鞘管專用于穩定送放器,提高支架定位的精確性;
4.牽拉絲比鞘管摩擦阻力小,有利于輕松釋放支架。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適用于放置血管腔內支架或支架人工血管,特別適用于需要通過彎曲部位放置支架的場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顯示外鞘管約束支架時的狀態示意圖:1-外鞘管,2-內鞘管,3-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部分,4-未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部分。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顯示支架被牽拉絲約束部分在脫離鞘管時的狀態示意圖:1-外鞘管,2-內鞘管,3-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部分,4-未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部分。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血管腔內支架送放器,顯示支架被完全釋放時的狀態示意圖:1-外鞘管,2-內鞘管,3-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部分,4-未被牽拉絲約束的支架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管腔內支架送放器的結構及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潮,未經李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30489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大功率平板LED用散熱裝置
- 下一篇:基于機道分離的高清數字電視一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