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石材板塊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99643.9 | 申請日: | 2007-1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449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05 |
| 發明(設計)人: | 蔡哲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哲安;鄧建強;鄧春蓮;賴木發 |
| 主分類號: | E04F13/072 | 分類號: | E04F13/072;E04F13/21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中正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周慶耀 |
| 地址: | 中國臺灣高***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石材 板塊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石材加工使用技術領域,是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具體涉及一種石材板塊結構。
背景技術
石材廣泛應用在墻面、地板、家具等領域,然而天然石材經人們不斷開采挖掘,其原石數量日趨稀少。石材傳統施工方法是經加工切割成厚度約20mm之板塊,再運輸至施工現場上,并于石材板塊背面涂滿黏膠貼覆于墻面上,待該膠泥硬化再依序排列貼覆另一石材板塊。
上述傳統石材板塊結構其不足之處是:
1.因一般石材板塊之厚度必須具約20mm才能具有足夠強度以防止斷裂,但該較厚重之石材將大幅增加天然資源消耗及成本。
2.較重之石材將增加運輸成本。
3.因石材板塊不具緩沖結構,因而搬運不慎時仍易造成石材表面有損傷甚至石材破裂情形。
4.為防止石材因自重從墻面上脫落,一般須由一石材板塊與墻面之黏膠確實硬化固定于墻面上后再設另一石材板塊造成施工不便及施工期長。
5.該石材板塊黏固于墻面后難以自墻面上拆下回收浪費資源。
為改進前述情形,目前是具有較薄石材之設計,例如臺灣新型第M287341號之石材是由薄板塊石材與硅酸鈣板或氧化鎂結合,又新型第M260578號是由石材層與陶瓷層結合,又新型第M250974號是由石材與磁磚結合,又新型第M248590號為石材與透明玻璃結合,又公告第503294號是由石材接合鋼材或網材,并可具減輕重量、減少石材資源浪費功效。
然而前述各組成石材板塊仍具有組設于墻面后難以回收缺失,且該石材背面是貼覆硬質細酸鈣板、磁磚、玻璃…等材料,不具緩沖性,運載時因碰撞造成石材表面損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的一種石材板塊結構,該石材板塊結構易加工、易施工、可回收石材板墻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的措施來實現:
一種石材板塊結構,包括3-10mm厚的石材及緩沖墊板,其特征在于:石材與緩沖墊板由黏膠黏合。
上述所述的緩沖墊板可與接合板由黏膠黏合。
上述所述的接合板可為木板、硅酸鈣板、氧化鎂板。
上述所述的石材板塊可由黏膠黏貼于墻面上。
上述所述的石材塊,其接合板可由接合組件釘固在墻面上。
上述所述的設置于墻上的石材板塊,回收時可用導電金屬線置于墻面之各石材接縫,加熱位移導線切割。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一是本發明是環保方式作業,利國利民;二是易加工、易運輸、易粘貼于墻面,可回收利用,減少石材資源浪費。本實用新型構思合理,方法可靠,值得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石材板塊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石材板塊迭置裝載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緩沖墊板裁切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緩沖墊板裁切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石材板塊固定于墻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石材板塊取下回收動作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石材板塊取下回收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石材板塊立體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石材板塊固定于墻面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石材板塊取下回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包含一薄形石材1、一緩沖墊板2,其中薄形石材1(一般厚度為10mm以下,可約為3mm、4mm)的背面與緩沖墊板2于出廠前由黏膠3黏合,而該緩沖墊板2可為XPS擠塑式聚苯乙烯發泡保溫板(polyst),并該緩沖墊板2具緩沖性、隔熱性,并于出廠前固接薄形石材1與緩沖墊板2形成質輕的石材板塊10。
參照附圖2,本實用新型運載石材板塊至施工現場時石材板塊10可迭置,并藉由緩沖墊板2吸震及石材板塊10質輕設置可防止薄形石材1破損。
參照附圖3-4,本實用新型組設于墻面時可依施工現場需求的石材板塊10厚度令石材板塊10裁切或不裁切(當石材板塊10厚度符合需求時不須裁切),并裁切時可僅裁切緩沖墊板2,而該石材板塊10可置于平臺41上,并藉由可導電金屬線4予以導電再直線位移接觸緩沖墊板2,并該XPS或EPS緩沖墊板2可受熱即可被迅速切割,使得可迅速制成需求的石材板塊10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哲安;鄧建強;鄧春蓮;賴木發,未經蔡哲安;鄧建強;鄧春蓮;賴木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9964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