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組合演奏區的古箏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99268.8 | 申請日: | 2007-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6696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萌;李素芳;陸國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 |
| 主分類號: | G10D1/00 | 分類號: | G10D1/00;G10D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秀剛 |
| 地址: | 201101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組合 演奏 古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國民族彈撥樂器,特別涉及古箏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古箏是中國民族彈撥樂器。常見的古箏有一個近似長箱形的箏體,也即為古箏的共鳴體。在共鳴體上層的面板近兩端處設有弦枕,而設置于面板上的若干琴弦,則經兩處弦枕的支點固定于共鳴體的左右兩端。每根琴弦下面依音高所需位置設有弦碼撐立于面板之上。弦碼右面部分琴弦為主要彈奏音區,弦碼左面部分琴弦多用于按顫變音等演奏技巧,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演奏區。
隨著古箏藝術的不斷發展,創作和挖掘了許多有多種音位排列需求的古箏音樂作品,傳統古箏僅一個演奏區很難演奏這類作品,有時為了達到作品的要求,只能同時放置兩臺古箏演奏。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傳統古箏所存在的局限,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組合演奏區的古箏,其目的在于:在不擴大古箏體積和增加演奏難度的基礎上,通過對古箏原有演奏區設置結構的合理調整,組合增加一個演奏區,兩個演奏區都可以任意采用各種音位排列,同時不影響傳統的演奏方式,并基本保留傳統古箏的聲音色彩。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
在古箏共鳴體的面板上設置若干弦枕,其中箏首弦枕與前側尾部弦枕以及后側中部弦枕上的右弦枕之間,設有若干長琴弦和中長琴弦,各弦下面在音高所需位置設有一區弦碼撐立于面板上,從而形成第一演奏區;而在后側中部弦枕上的左弦枕與后側尾部弦枕之間,設有若干短琴弦,各弦下面在音高所需位置設有二區弦碼撐立于面板上,從而形成第二演奏區。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體現的效果在于:
由于左右兩個演奏區的音位排列的高低音方向相同,演奏者在靠近共鳴體(即箏體)后側板一側演奏時,可以較為方便地在兩個演奏區轉換,而兩個演奏區都可以任意進行音位排列,因而極大地拓展了音樂創作和演奏的領域,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同時由于兩個演奏區共用一個共鳴體,而結構的調整使琴弦張力有所改善,又無須改變任何演奏技法和方式,因而保證了古箏原有的音質、色彩和獨有的韻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示意圖。
上述各圖中序號所表示的名稱為:
(1)第一演奏區、(2)第二演奏區、(3)共鳴體、(4)面板、(5)底板、(6)前側板、(7)后側板、(8)箏首弦釘板、(9)箏尾弦釘板、(10)拴弦板、(11)箏首弦枕、(12)后側中部弦枕、(12a)右弦枕、(12b)左弦枕、(13)前側尾部弦枕、(14)后側尾部弦枕、(15a)長琴弦、(15b)中長琴弦、(15c)短琴弦、(16a)一區弦碼、(16b)二區弦碼、(17a)箏首穿弦孔、(17b)中槽穿弦孔、(17c)前側尾部穿弦孔、(17d)后側尾部穿弦孔、(17e)內穿弦孔、(18a)中部進弦孔、(18b)前側尾部進弦孔、(18c)拴弦板進弦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組合演奏區的古箏,是在箱形的共鳴體3面板4上設置若干與其端面平行的弦枕,其中箏首弦枕11與連接前側板6的前側尾部弦枕13之間,以及與連接后側板7的后側中部弦枕12上的右弦枕12a之間,分別設有若干長琴弦15a和中長琴弦15b,各弦下面在音高所需位置設有一區弦碼16a撐立于面板4上,從而形成第一演奏區1;在后側中部弦枕12上的左弦枕12b與后側尾部弦枕14之間,設有若干短琴弦15c,各弦下面在音高所需位置設有二區弦碼16b撐立于面板4上,從而形成第二演奏區2。
從圖中可以看出,后側中部弦枕12所含右弦枕12a和左弦枕12b之間的底部相連并形成中部凹槽,在凹槽中心線設置了一排中槽穿弦孔17b,各孔間隔對應于第一演奏區1的中長琴弦15b和第二演奏區2的短琴弦15c。
從圖中第一演奏區1的琴弦設置方式來看,共鳴體3內首部的端面為箏首弦釘板8,偏尾部設有與箏體端面平行并騰空于底板5的、含有一排內穿弦孔17e的拴弦板10;第一演奏區1的所有長琴弦15a從前側尾部弦枕13左側的前側尾部穿弦孔17c鉤掛穿出,對應進入箏首弦枕11右側的箏首穿弦孔17a后固定于箏首弦釘板8;而所有中長琴弦15b則從共鳴體3內拴弦板10上的內穿弦孔17e鉤掛穿入,再從后側中部弦枕12上對應的中槽穿弦孔17b穿出,對應進入箏首穿弦孔17a后固定于箏首弦釘板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未經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9926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