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固定式潷水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98860.6 | 申請日: | 2007-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3279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陶乃群;鄭洪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復旦水務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12 | 分類號: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余明偉 |
| 地址: | 200433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定 式潷水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固定式潷水器。
背景技術
序批式污水處理工藝的一個周期包括進水、曝氣、沉淀、潷水四個過程,潷水過程須采用潷水器。潷水器通常分為固定式和升降式兩種形式。目前,規模較大的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是旋轉式和無動力式潷水器?,F有潷水器生產、維護、維修成本高,或成本較低但潷水能力有限。
旋轉式潷水器總體構成主要由集水管或出水井、支管、主管、支座、旋轉接頭、動力裝置、控制系統等組成。機構復雜、生產、維護、維修成本相對高。
無動力式潷水器主要由集水管或出水井、浮筒、支管、主管、支座、閥門等組成,雖無驅動機構,但增加了浮筒和閥門,材料消耗較大。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9冊專用機械第二版》中第5.5節潷水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潷水能力大、但制造和維護成本較低潷水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出水井、排水閘門、排水渠道和支管,支管上還設有多個潷水短管,潷水短管的底部設有一出水孔,潷水短管上設有潷水口,潷水短管通過所述出水孔與支管相連通,支管與排水渠道相連,排水渠道通過出水井與出水總管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僅生產、維護、維修成本低,而且潷水能力較大。生產成本一般為同等能力潷水器價格的20%,維護、維修成本僅一套閘門而已,管道基本免維護。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優選地,出水井與排水渠道之間設置排水閘門。排水閘門的設置可以有效控制排水時間。
優選地,潷水短管通過粘結、焊接或注塑與支管相連接。只要保證連接后的潷水短管和支管之間不漏水,上述連接方式均可以采用。
優選地,潷水短管在垂直于支管方向的截面為一倒梯形。
更進一步地,潷水短管上的潷水口位于上述倒梯形截面的兩側。潷水短管兩側的斜面可以避免曝氣階段混合液進入潷水短管,導致潷水階段出水混濁。
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倒梯形截面的底角為45度。
優選地,潷水短管由耐腐蝕材料制成。由于潷水短管水處理的開始環節,水中雜質較多,所以,宜采用耐腐蝕材料制成。
更進一步地,潷水短管采用UPVC、PP或不銹鋼。
優選地,支管穿過水池墻體與排水渠道相連接。
優選地,潷水短管的管頂標高與污水反應池最大潷水深度標高相同。使潷水短管能夠始終起到潷水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潷水器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支管與潷水短管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側視圖。
附圖中的標記如下:
1、出水總管????2、出水井
3、排水閘門????4、排水渠道
5、支管????????6、潷水短管
7、潷水????????8、水池
9、出水孔??????10、水池墻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式潷水器包括出水井2、排水渠道4和支管5,支管5上還設有多個潷水短管6,每一潷水短管6的底部都設有一出水孔9,潷水短管6上設有潷水口7,潷水短管6通過出水孔9與支管5相連通,潷水口7收集的水經過出水孔9自流到支管5中。支管5與排水渠道4相連,排水渠道4通過出水井2與出水總管1相連接。水池8中的水可以從潷水口7進入潷水短管6,經過出水孔9進入支管5內。水從支管5自流進入排水渠道4中,排水渠道4內的水經過出水井2進入出水總管1。
支管5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置一個潷水短管6,根據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來設定具體距離和潷水短管的具體尺寸。
上述潷水短管6可以通過膠體粘結在支管5上,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或者直接在制造時就一體注塑成型。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只要保證潷水短管6與支管5連接處不漏水即可。
如圖4所示,潷水短管6在垂直于支管5方向的截面為一倒立的梯形。潷水短管6上的潷水口7位于所述倒梯形截面的兩側。倒梯形截面的底角優先采用45度,角度在30度到60度之間也是可以的,但45度潷水效果最佳。潷水短管兩側的斜面可以避免曝氣階段混合液進入潷水短管,導致潷水階段出水混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復旦水務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復旦水務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988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