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真空斷路器極柱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95812.1 | 申請日: | 2007-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75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有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33/66 | 分類號: | H01H33/6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鎮江 |
| 地址: | 1000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真空 斷路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真空斷路器,尤其涉及真空斷路器極柱。
背景技術
真空斷路器作為進行電氣設備的控制和保護的重要裝置,通常包括極柱和操動機構。其中極柱包括極柱殼體、上聯接、真空滅弧室、下聯接和絕緣拉桿等。上聯接和真空滅弧室的上觸頭(靜觸頭)固定連接;下聯接和真空滅弧室的下觸頭(動觸頭)通過聯接件連接,連接方式包括軟聯接、滾動聯接和滑動聯接等。絕緣拉桿一般位于下聯接的下方,通過聯接件和真空滅弧室的下觸頭連接。極柱殼體通常為環氧樹脂制成,將極柱的其他部件固封在其內部。
爬電距離是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真空斷路器的爬電距離主要指極柱的高壓帶電部分(即下聯接)沿極柱殼體下段內表面和絕緣拉桿的外表面到金屬框架的最短距離。為了達到電力部標準規定的真空斷路器的爬電距離,現有技術中通常將極柱下端內表面和絕緣拉桿的外表面澆注成波紋狀,以增大爬電距離。圖1為現有技術中采用波紋狀表面來增加爬電距離的極柱的剖面圖。如圖1所示,極柱殼體1位于下聯接4(即高壓帶電部分)下方的內表面14被設計為波紋狀,同樣絕緣拉桿5的外表面15也被設計為波紋狀。
以這種方式增加爬電距離,不僅增大了環氧澆注的難度,一旦有污染物進入極柱,也容易使高電壓擊穿放電,造成危險,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克服極柱下端的爬電問題的真空斷路器極柱。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真空斷路器極柱,包括極柱殼體、上聯接、滅弧室、下聯接和絕緣拉桿,其中上聯接和滅弧室的上觸頭緊固連接,滅弧室的下觸頭和下聯接之間設有聯接件,絕緣拉桿位于下聯接的下方,和滅弧室的下觸頭通過聯接件連接,在下聯接下方的極柱殼體的內壁和絕緣拉桿的外壁之間設有密封絕緣件,所述密封絕緣件和絕緣拉桿的外壁以及極柱殼體的內壁無電氣間隙地相結合。密封絕緣件可以是硅膠隔膜或者橡膠密封圈。
進一步,所述密封絕緣件為中間開孔的絕緣隔膜,絕緣拉桿位于所述絕緣隔膜的孔中,并和所述絕緣隔膜靠近開孔的內邊緣無電氣間隙地相結合。
進一步,所述絕緣隔膜的外邊緣澆注在極柱殼體中。
或者,所述絕緣隔膜的外邊緣和極柱殼體的內壁通過膠水相粘合。
或者,所述絕緣隔膜的外邊緣通過機械固定和極柱殼體的內壁相結合。在極柱殼體上預埋絕緣嵌件或者螺紋,通過絕緣螺絲將絕緣隔膜與極柱殼體相結合。其中,預埋絕緣嵌件的絕緣材料為加10%-30%玻纖的尼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MC、片狀模塑料ABS、熱塑性玻璃纖維增強聚丙烯復合片材GMT、環氧樹脂等。
進一步,所述絕緣隔膜與極柱殼體的結合部位為極柱殼體靠近下聯接的位置,極柱殼體在與絕緣隔膜的結合部位的下方具有缺口。
所述絕緣隔膜絕緣性能為8-15kV/mm,硬度為HB35-HB65,拉伸破壞極限大于5%,所述絕緣隔膜的軟化溫度大于70℃、熔點大于90℃、疲勞極限大于50,000次后絕緣能力相對穩定。
進一步,絕緣隔膜由硅膠、含雙環戊二稀的三元乙丙橡膠或聚四氟乙烯等絕緣材料制成。
進一步,絕緣拉桿的外壁為平坦表面,極柱殼體在下聯接下方的內壁為平坦表面。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真空斷路器極柱,通過密封絕緣件的密封絕緣,使高壓帶電部分和極柱下方的框體之間完全絕緣,從而從根本上克服了極柱下端的爬電距離問題,并增強了安全性。
進一步,極柱殼體在下聯接下方的內壁澆注為平坦的表面,同樣,絕緣拉桿的外壁表面設計為平坦的表面,簡化了極柱和絕緣拉桿的制造難度。
進一步,在極柱殼體的下端開有缺口,可以安裝傳動系統,節省了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示出現有技術中采用波紋狀表面來增加爬電距離的極柱的剖面圖;
圖2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真空斷路器極柱的剖面圖;
圖3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真空斷路器極柱的澆注局部示意圖;
圖4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真空斷路器極柱的粘合局部示意圖;
圖5為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真空斷路器極柱的機械固定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未經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958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植物保濕抗旱栽培裝置
- 下一篇:撓性劍桿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