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改進型粉筆套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94391.0 | 申請日: | 2007-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0604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斌;張水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43K23/016 | 分類號: | B43K23/016;B43K19/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強 |
| 地址: | 310014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進型 粉筆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粉筆套。
背景技術
現有的粉筆套的結構比較復雜,有些需要對普通粉筆進行結構改變才能使用。存在的缺點是:1、結構復雜,使用麻煩;2、應用效果不佳、實用性差。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已有粉筆套的結構復雜、使用麻煩、實用性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好的改進型粉筆套。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改進型粉筆套,包括用于容納粉筆的筆桿,所述筆桿一端安裝筆帽,所述粉筆套還包括移動固定座和橡膠管,所述移動固定座可軸向移動地安裝在筆桿的中空內腔,所述移動固定座上設有用于夾持粉筆的夾頭,所述筆桿的另一端安裝橡膠管,所述橡膠管設有伸出所述筆桿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為用以使用者握緊粉筆的夾持部。
作為優選的一種方案:所述移動固定座通過梯形螺紋與筆桿的內腔連接。
作為優選的另一種方案:所述筆桿的另一端的外周設有突起,所述橡膠管的內周設有與所述突起配合的環形凹口。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采用梯形螺紋進行傳動與固定,設計了由筆帽、筆桿、移動固定座、橡膠管四部件構成的粉筆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粉筆套的結構圖。
圖2是筆桿的剖面圖。
圖3是移動固定做的剖面圖。
圖4是筆帽的剖面圖。
圖5是橡膠管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5,一種改進型粉筆套,包括用于容納粉筆的筆桿2,所述筆桿2一端安裝筆帽1,所述粉筆套還包括移動固定座3和橡膠管4,所述移動固定座3可軸向移動地安裝在筆桿2的中空內腔,所述移動固定座3上設有用于夾持粉筆的夾頭,所述筆桿2的另一端安裝橡膠管4,所述橡膠管4設有伸出所述筆桿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為用以使用者握緊粉筆的夾持部。
所述移動固定座3通過梯形螺紋與筆桿2的內腔連接,所述梯形螺紋的小端靠近所述橡膠管。所述移動固定座3也可通過螺紋與筆桿2的內腔連接,旋轉即可移動粉筆;或者可以選擇導軌方式,在移動固定座上設有滑槽,在筆桿的內腔上設有滑條,所述滑條緊密地嵌在滑槽內,可通過滑動滑槽帶動粉筆移動。
所述筆桿2的另一端的外周設有突起,所述橡膠管4的內周設有與所述突起配合的環形凹口。所述筆帽與筆桿的一端用螺紋配合安裝。
本實施例的粉筆套以筆桿為主體,通過將粉筆的大端(D=10mm)插入移動固定座3,利用移動固定座的夾頭的材料微量變形具有自然夾持力的特性,使粉筆裝在移動固定座上(此為過盈配合,要求其內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移動固定座3通過梯形螺紋與筆桿2配合;筆帽1以螺紋與筆桿2配合;橡膠管4內周側面有環行突起可與筆桿2頭外周側突起配合。這樣便可裝配起來使用。
本實施例的使用過程為:裝入粉筆:將粉筆的大端(D=10mm)插入移動固定座3,利用移動固定座3的夾頭部分的材料變形具有自然夾持力的特性,使粉筆裝在移動固定座3上(此為過盈配合,要求其內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將裝好粉筆的移動固定座3從尾部裝入后,再蓋上底帽1,在筆桿后端內側預留的無梯形螺紋處有利于底帽順利蓋上;此時,粉筆小端已伸出筆套頭,手指夾住橡膠管4,因橡膠管4的夾持部的自然變形能力,手指也就夾住了粉筆,逆時針旋轉,設定筆桿及移動固定座3上為右旋螺紋,便可使移動固定座與筆桿2的螺紋契合,即達到固定粉筆目的。
粉筆推進過程:當粉筆伸出端書寫過短時,用手握住筆桿2,另一只手夾緊橡膠管4的夾持部并逆時針轉動橡膠管4,該逆時針為從粉筆小頭端看,粉筆和橡膠管一同轉動,由摩擦力帶動移動固定座3轉動,使粉筆和移動固定座3一起向筆桿2端部移動,便可實現粉筆伸出的目的;由刻度標明的安全旋轉角度,可保證粉筆不過長而被折斷,測試安全長度約為12mm。
粉筆耗盡后卸裝過程移動固定座3已在筆桿無螺紋段,卸下橡膠,4,可輕易取出移動固定座3。取出粉筆殘頭,換取新的粉筆。
書寫過程:握筆方法仍與傳統方法相似,只要大拇指、食指、中指夾住橡膠管4,便可順利書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943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人臉活體檢測方法、裝置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人體異常行為檢測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