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90259.2 | 申請日: | 2007-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886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予新;楊柏松;蔣大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34 | 分類號: | E21B4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明 |
| 地址: | 10072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倍數 重力 發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石油開采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采出液脫水處理設備,是一種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
背景技術
為了節約成本,降低能耗,提高原油質量,國家對原油外輸的含水量有強制性要求。目前我國許多油田基本上都進入開采后期,采出液中含水量高并且強乳化日趨嚴重,需要進行嚴格脫水處理。這就對采出液脫水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出液脫水處理主要采用的設備是水力旋流器和離心機。水力旋流器的主要問題:一是壓力損失大,壓降一般都達到2~4kg/cm2,采用水力旋流器進行脫水處理增大了油井回壓,降低了產量;二是水力旋流器適應工況窄,并且存在嚴重的原油二次乳化現象,處理后的原油中含水量和分離后的水中含油量都達不導規定指標;離心機應用于實際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固體顆粒能堵塞離心機濾孔不易排除,不能長期連續運行;二是伴隨機械震動和泄漏嚴重,難以處理;三是離心機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更加穩定的二次乳化液,使得脫水更加困難。
超重力能使質量大的分子迅速沉淀,目前超重力的開發與應用非常廣泛。超重力在生物科學、核能、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研究與應用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并形成許多新工藝方法。工業上已經利用超重力原理進行分離、脫水、煙氣脫硫除塵,以及在超重力條件下進行化學反應制備化工產品等。中國專利公告號為CN2764485Y,公開了一種超重力脫水器,是一種預分離設備。
目前,國內外還沒有發現利用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進行油田采出液脫水處理的文獻報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利用低倍數超重力分離原理,完成油田采出液脫水處理。提高油水分離效率,促進采出液脫水處理工藝的發展。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主要由上布液器、緩沖室、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下布液器和填料組成,上布液器頂部固定有進液管,是油田采出液的進口。其特征在于:上布液器下部有緩沖室。進液管穿過上布液器并連通緩沖室。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的油溢流口在上布液器內;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的水溢流口在下布液器內。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中部的液入口在緩沖室內。經過緩沖后的油田采出液由液入口進入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下布液器的內底部有填料。在上布液器的壁上有分離油出口,分離出的原油從油出口流出。在下布液器的壁上有分離水出口,分離出的水從水出口流出。
所述的上布液器、下布液器和緩沖室的結構是鋼板焊接成的筒形。
在上布液器的底部有按照三角形排列方式均布布液孔。在上布液器筒壁上分布有油出口。在下布液器筒壁上分布有水出口。
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的數量為3-20個,均勻分布。
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是一種利用流體自身能量產生低倍數超重力場的發生原件,中部為約束型的渦流發生通道,下部為帶錐度的低倍數超重力分離管,上部為水溢流管。型號規格DBCZ?108×700-1.0/C,北京迪威爾石油天然氣技術開有限公司能提供產品。
所述的填料采用的不銹鋼絲網組成,用以抗來液的波動,避免對下游沖擊,造成二次乳化。
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工作原理:油田采出液體通過進液管進入緩沖室,再經過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的液入口進入約束型渦流通道,通過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實現油水分離,分離出的油通過溢流管進入上布液器,從油出口流出。分離出的水通過帶錐度的低倍數超重力分離管進入底部的下布液器,并通過下布液器內的填料減小水的翻滾,避免分離出的水二次乳化,并通過水出口流出,最后實現油田采出液的油水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利用流體自身的能量,通過低倍數超重力場能實現油井采出液油水分離,提高油水分離效果。該設備體積小,結構緊湊,無易損部件,操作維護簡單,投資及維護成本底。投資僅為常規分離器的10%。運行成本節約80%左右,滿足了油水分離的目的。應用于采出液處理站的新建和改造建設中,能降低投資,節約占地,降低操作、維修工作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低倍數超重力發生器整體結構示意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不代表本實用新型的全部內容。
圖中,1.進液管,2.上布液器,3.緩沖室,4.低倍數超重力發生管,5.下布液器,6.填料,7.水溢流口,8.水出口,9.液入口,10.油出口,11.油溢流口。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902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