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82101.0 | 申請日: | 2007-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157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宋七棣;徐天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林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7/04 | 分類號: | F16K17/04;F16K17/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惠石 |
| 地址: | 215222***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彈簧 復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壓力設備中的自復位泄壓裝置,尤其是一種當壓力容器內的壓力超過規定值時,對所述壓力容器進行安全泄壓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工業用壓力容器,特別是高爐煤氣除塵中的安全泄壓裝置,通常是采用直通式或重力式泄爆(壓)裝置。圖1為一種公知的直通式泄爆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如該圖所示,該直通式泄爆裝置采用泄壓膜片的結構,即在與壓力氣體直接接觸的泄爆口11’上安裝由不銹鋼或聚四氟乙稀等材料制成的泄壓膜片101,當容器內壓力超過設定值時,泄壓膜片101就會自動破裂,使容器內超過設定值的壓力通過破裂的泄壓膜片101向容器外泄壓。所述直通式泄爆裝置的結構簡單,但由于是一次性結構,一但發生泄壓后,無法自動修復,需要將破裂的泄壓膜片去除,重新更換一片完整的泄壓膜片101。而對于復雜的壓力管道,要找到發生泄壓的準確位置,需花費較多時間,將會導致管道內有害氣體外逸,危及人們的安全。
圖2為另一種公知的重錘式壓蓋泄爆裝置,如該圖所示,該裝置是在上述直通式泄爆裝置的基礎上增加了重錘式壓蓋。如圖2中所示,在與壓力氣體直接接觸的泄爆口11’上安裝了重錘式壓蓋201,該重錘式壓蓋201的一端與容器壁11’通過樞軸202連接,另一端由固定在重錘式壓蓋201上的密封墊212同容器壁11’上的突緣211靠重錘式壓蓋的自重實現密封。在管道內壓力超過重錘式壓蓋201的重量時,管道內壓力將該重錘式壓蓋201頂開泄壓,在泄壓后,由重錘式壓蓋201的自重產生重錘效應,關閉泄爆口11’,完成泄壓動作。這樣的泄壓裝置其密封性能差,重錘式壓蓋的自重又有限,因此,應用場合有限。
本設計人基于對壓力容器泄壓裝置的多年研發,針對以上公知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為保證系統在泄壓后仍能夠正常工作,減少有害氣體的外逸,提出本實用新型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在與壓力氣體直接接觸的容器壁(管道)上,通過截錐渦卷螺旋彈簧實現自復位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所述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的密封壓蓋在容器內壓力超過設定值時,能夠自動打開向容器外泄壓;當容器內壓力在泄壓后下降到設定的壓力值以下時,能夠自動復位密封蓋合于容器的泄壓口,使系統在正常狀態下繼續運行。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具有密封蓋合于泄壓口的密封壓蓋,所述密封壓蓋的上部設有壓緊罩,截錐渦卷螺旋彈簧的一端頂抵于所述壓緊罩,另一端頂抵于所述密封壓蓋;且所述泄壓口處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泄壓口處,另一端連接所述壓緊罩,所述密封壓蓋能夠滑動地與所述導向柱相連接。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截錐渦卷螺旋彈簧設置在所述密封壓蓋的重心位置,且在所述截錐渦卷螺旋彈簧與所述壓緊罩之間設有截錐渦卷螺旋彈簧導向定位裝置。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截錐渦卷螺旋彈簧的大直徑端頂抵于所述密封壓蓋,小直徑端頂抵于所述的壓緊罩;所述壓緊罩的下表面和所述密封壓蓋的上表面上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凸臺和環狀凹穴,且所述凸臺和環狀凹穴分別與所述截錐渦卷螺旋彈簧的兩端部的內徑或外徑相配合。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泄壓口外周固定有泄壓支座,所述泄壓支座設有直徑小于所述密封壓蓋直徑的通孔,在所述泄壓支座的上表面設有至少一環密封圈,所述密封壓蓋的底部蓋合于所述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導向柱具有至少兩個,所述導向柱的一端與所述泄壓支座固定連接,另一端由壓緊螺母將所述壓緊罩與所述導向柱相連接。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密封壓蓋的兩側設有至少兩個導向連接耳,所述導向柱分別穿過所述導向連接耳。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壓緊罩由一槽鋼構成,其與所述截錐渦卷螺旋彈簧相抵接面的寬度大于等于所述彈簧直徑。
如上所述的彈簧自復位泄壓裝置,其中,所述壓緊罩為直徑大于等于所述密封壓蓋直徑的筒狀體。
本實用新型與公知技術相比的特點和優點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林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科林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821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