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桿頭的結合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81430.3 | 申請日: | 2007-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576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尚融 | 申請(專利權)人: | 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3B53/04 | 分類號: | A63B5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孟銳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爾夫球桿 結合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桿頭的結合構造,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凸緣與切槽相互擠壓變形以形成緊密卡制關系,并利用擋階封閉接合面缺口,而使擊打面板與桿頭本體結合成球桿頭的結合構造。
背景技術
一般高爾夫球桿頭的桿頭本體與擊球面板多半會利用壓鈦技術進行結合,會在桿頭本體與擊球面板相對應的端面上分別布設相對應至少一凸緣與至少一凹槽,并利用凸緣與凹槽因相互擠壓而產生的變形來實現球桿頭與擊球面板之間的緊密配合關系以形成一體。但此方法在凸緣與凹槽的形狀與位置設計不佳時,易使凸緣與擊球面板在擠壓時雙雙變形,而擊打面會局限于一平面并會使輕量化或配重效果有所局限且彈性效應不佳,且有效擊打區域也相對較小,因此有些人員會利用側向扣合結構方式來結合桿頭本體與擊球面板。
請參考圖1,其為利用側向扣合結構方式來結合桿頭本體與擊球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包含有擊球面板110與桿頭本體120,其擊球面板110為杯狀且內側邊、開口鄰近處環設有至少一卡制凸緣111,而桿頭本體120朝向所述擊球面板110的端面設置卡制部,且卡制部在與卡制凸緣111相對應位置上開設有至少一環形切槽121,再將卡制凸緣111與環形切槽121相互對位后,加壓擊球面板110以將卡制凸緣111卡制于環形切槽121中,使擊球面板110以側向扣合結構方式與桿頭本體120相互結合成球桿頭。
但此方式有下列無法避免的缺點,就是卡制凸緣與環形切槽形狀設計不佳、對應位置設計有誤、對擊球面板加壓的力量不均勻或制作的材質本體抗壓力較高,很容易就會使擊球面板與桿頭本體無法卡制得十分緊密,其接合面會產生接口縫隙,使得擊球面板與桿頭本體的結合強度十分有限,還可能因外力而使擊球面板自桿頭本體上脫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桿頭的結合構造,可簡易、迅速及準確的使擊打面板與球桿頭緊密結合為一體,并能有效控制擊打面板的有效擊打區域的范圍,且易于輕量化或配重塊工藝流程的進行,以及防止擊球面板與桿頭本體之間的接合面產生接口縫隙,進而提升擊打面板與球桿頭之間的結合強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爾夫球桿頭的結合構造,適用于將獨立的兩組合件組合形成球桿頭,其結合構造包含有面板與本體,其面板具有環形扣合部,環形扣合部以環繞方式開設有至少一扣合槽,而本體設置有夾槽部,其夾槽部由至少一環形擋階與至少一環形抵合塊所組成,環形擋階與環形抵合塊形成容置環形扣合部的容置槽,且夾槽部頂端還配置有至少一凸緣,組裝時,將環形扣合部與容置槽相互對應,再對面板施加壓力以朝本體擠壓,此時凸緣因與面板相抵合,并會受壓朝向扣合槽方向變形成卡制部,借此卡制于扣合槽內,環形擋階則是抵合環形扣合部,以輔助環形扣合部準確置入容置槽并與容置槽相互貼合。
此外,當凸緣配置于環形抵合塊朝向面板的端面時,若環形抵合塊的設置位置對應環形扣合部的內側邊,則扣合槽對應凸緣位置以設置于環形扣合部的內側邊,而環形擋階則設置于環形扣合部的外側邊,然而,若環形抵合塊的設置位置對應環形扣合部的外側邊,則扣合槽對應凸緣位置以設置于環形扣合部的外側邊,而環形擋階則設置于環形扣合部的內側邊;其次,若凸緣同時設置于環形擋階與環形抵合塊朝向面板的端面時,扣合槽則同時設置于環形扣合部的內側邊與外側邊;再有,扣合槽的橫斷面為孔徑較窄的梯形且開口朝向環形抵合塊,而凸緣設置于環形抵合塊朝向面板的端面上;再有,凸緣可以連續或著是以等距或非等距的間續方式環設于夾槽部上,而扣合槽則對應凸緣以連續或以等距或非等距的間續方式環設于環形扣合部上;此外,扣合槽為橫斷面形狀呈矩形、弧形、正V字形或梯形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擊打面可隨意設計且延伸至桿頭本體外側邊以增加有效擊打區域;其次,擊打面板可利用鈦合金進行輕量化以利于進行配重;再有,僅需將擊打面板與桿頭本體接合并將塑性凸緣壓入切槽并進行外型壓平工藝,無需繁雜的工藝流程即可使成品有所提升;再有,利用環形擋階與環形扣合部相互抵合以使面板與本體可緊密接合,借以避免接合面產生接口縫隙。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為公知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施壓示意圖;
圖2C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合示意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3B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合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814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PCB設備上水泵與電機連接結構
- 下一篇:電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