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能沉降分離和輸出固體煙塵的爐窯煙道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81356.5 | 申請日: | 2007-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2062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寧學彬;葉祥志;秦海燕;黃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 地址: | 737103***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沉降 分離 輸出 固體 煙塵 煙道 裝置 | ||
技術領域
一種能沉降分離和輸出固體煙塵的爐窯煙道裝置,涉及一種在火法冶金、水泥等行業生產過程中含塵濃度較高氣體的煙塵的氣固分離及固體塵粒的輸送的煙道。
背景技術
從冶金爐窯所排出煙氣及含塵濃度一般都比較高(大于60g/Nm3),在將該煙氣引入到除塵器的過程中一般采用“人字”(鵝頸)煙道或水平煙道,再增設灰斗,以消除該煙氣中煙塵對煙道的阻塞。采用“人字”煙道所沉降下煙塵在滑動角作用下順煙道滑到一段的集塵斗,采用放出或機動車外運方式外排。采用水平煙道加灰斗方式,由于各灰斗之間仍有水平段仍舊出現積灰現象影響煙氣的輸送。當煙氣中煙塵性質復雜且粘度較大時,以上兩種方式都難以滿足。且直接影響到冶金爐窯的作業率,且勞動強度及操作環境惡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在保證煙氣的正常輸送過程中,能時收集輸送沉降分離的固體塵粒,解決產生積灰現象,提高爐窯的作業率,降低勞動強度和改善操作環境惡劣的能沉降分離和輸出固體煙塵的爐窯煙道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能沉降分離和輸出固體煙塵的爐窯煙道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爐窯煙道裝置包括下列結構:
排煙煙道-該煙道為蓬船形結構,頂部為截面為半圓形、下部截面為倒梯形結構,兩頭設有封板;
固體煙塵集塵槽道-該槽道為斷面為方形,其槽寬與排煙煙道倒梯形結構的下底連相等的凹形槽體;
固體煙塵輸送裝置-該裝置為一鏈條式托板傳送裝置,軸向設置于固體煙塵集塵槽道內;
固體煙塵煙排放口-該排放口位于固體煙塵輸送裝置末端的固體煙塵集塵槽道凹形槽體下部。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從冶金爐窯所排出的煙法混合氣進入到排煙煙道,使其中顆粒煙塵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固體煙塵集塵槽道,降落于固體煙塵輸送裝置鏈條式托板傳送帶上,傳送帶向煙道尾部運動,將設固體煙塵送至排放口排出而收集;直接返到冶金爐窯的配料系統。該設備的粗收塵效果一般為30%~40%。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在煙道下部增設了集塵道和運輸裝置,這樣即解決了煙氣的正常輸送,又解決了所收集煙塵的輸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斷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能沉降分離和輸出固體煙塵的爐窯煙道裝置,該爐窯煙道裝置包括下列結構:排煙煙道1-該煙道為蓬船形結構,頂部為截面為半圓形、下部截面為倒梯形結構,兩頭設有封板2;固體煙塵集塵槽道3-該槽道為斷面為方形,其槽寬與排煙煙道倒梯形結構的下底連相等的凹形槽體;固體煙塵輸送裝置4-該裝置為一鏈條式托板傳送裝置5,軸向設置于固體煙塵集塵槽道內;固體煙塵煙排放口6-該排放口位于固體煙塵輸送裝置末端的固體煙塵集塵槽道凹形槽體下部。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從冶金爐窯所排出的煙法混合氣進入到排煙煙道,使其中顆粒煙塵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固體煙塵集塵槽道,降落于固體煙塵輸送裝置鏈條式托板傳送帶上,設置于煙道裝置外的動力機構帶動傳送帶的轉動輪,使傳送帶上的煙塵向煙道尾部運動,將設固體煙塵送至排放口排出而收集,完成沉降分離和輸出固體煙塵的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金川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8135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余熱鍋爐膜式水冷壁
- 下一篇:雙向可調道岔拉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