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可穩定地重復插拔的光纖接頭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81350.8 | 申請日: | 200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9692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林大琮;何宗祐;洪盟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38 | 分類號: | G02B6/38;G02B6/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賽嘉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方挺;沈錦華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穩定 重復 光纖 接頭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纖接頭,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插接光纖傳輸線的光纖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主要原因是光纖傳輸具有傳輸量大、衰減小、傳輸距離遠、信號串音小、傳輸質量高、抗電磁干擾、保密性高、光纖尺寸小及重量輕等優點。因此在信號傳輸上光纖接頭結構及光纖傳輸線為不可或缺的零件。
而傳統的光纖接頭結構(請參閱圖1所示),包括激光二極管10、外套管20、轉接管30、導引管40、內管50。其中,以外套管20末端套接于激光二極管10的蓋體101外表面上,轉接管30末端組接于外套管20前端的開口201內部,將具有剖溝501的內管50組接于導引管40內部,使內管50另一端延伸于導引管40末端外部,再將導引管40末端及延伸于導引管40末端外部的內管50組接于轉接管30前端的接口301中。
當光纖60插入于內管50時(請參閱圖2),由于內管50上設有剖溝501,并于其內部配置有陶瓷光纖轉接塊502。在光纖60插入時會內管50撐開,使光纖60易插拔于內管50中。但是,當光纖60一端插入于內管50后,未插入于內管50的光纖60部分會因接收端裝置連接牽引關系,而牽動插入于內管50的光纖60將剖溝501處撐開,從而造成傳輸光源漏光,使傳輸的信號衰減,導致信號傳輸不完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傳統光纖接頭結構易產生漏光的問題,提供一種防止光纖接頭結構產生漏光現象的光纖接頭結構。
為達上述的目的,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穩定地重復插拔的光纖接頭結構,用于插拔光纖,包括:外套管,其上設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內部套接于蓋體外表面上;轉接管,其外表面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分隔有第一管體及第二管體,所述第二管體外表面插接于所述外套管的所述第二端內部;導引管,其外表面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將導引管分隔有第一管體及第二管體,所述第二管體外表面組接于所述轉接管的第一管體內部;內管,配置于所述導引管的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內部,其上設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上設有剖溝;及環體,套設于所述內管的第一端上,并位于所述導引管外部與所述轉接管的接口中;其中,所述環體用于限制所述內管的剖溝被所述光纖撐開的幅度,以避免所傳輸的光源產生漏光現象。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穩定地重復插拔的光纖接頭結構,由于設有限制內管的剖溝被撐開的幅度的環體,因而可有效避免光纖所傳輸的光源產生漏光現象。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光纖接頭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結構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5是圖3的側剖視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結構使用狀態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現有技術
激光二極管10????蓋體101
外套管20????????開口201
轉接管30????????接口301
導引管40????????內管50
剖溝501?????????陶瓷光纖轉接塊502
光纖60
本實用新型
激光二極管1????基座11
芯片組12???????電極接腳13
蓋體14?????????孔15
透鏡16?????????外套管2
第一端21???????第二端22
開口23?????????轉接管3
凸環31?????????第一管體32
第二管體33?????接口34
穿孔35?????????導引管4
凸環41?????????第一管體42
第二管體43?????插入口44
容置空間45?????內管5
第一端51???????第二端52
剖溝53?????????陶瓷光纖轉接塊54
環體6??????????光纖7
光線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3、4、5,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接頭結構外觀立體圖、分解圖及側剖視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穩定地重復插拔的光纖接頭結構,包括:激光二極管1、外套管2、轉接管3、導引管4、內管5及環體6。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8135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