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卷煙煙氣氣溶膠的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79008.4 | 申請日: | 2007-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3013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孔浩輝;張心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中煙工業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0 | 分類號: | G01N15/00;G01N1/38;G01N1/2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重 |
| 地址: | 510145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卷煙 煙氣 氣溶膠 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卷煙煙氣氣溶膠的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氣溶膠檢測器用于測定空氣中氣溶膠顆粒的過程為:通過檢測器本身的吸力源裝置,通常穩定流速為10L/min~40L/min,向外抽吸氣體樣品;當樣品濃度較高時,還可接上一軸向稀釋器對樣品進行稀釋。
當采用氣溶膠檢測器測定卷煙煙氣時,由于煙氣中氣溶膠濃度遠遠高于空氣中的情況,造成檢測器嚴重過載。出現檢測結果超出儀器檢測上限(4.0×105fA),各檢測值間無差異,全都達到了最大值等情況,無法進行檢測分析。即使采用廠家提供的樣品稀釋裝置,對于焦油含量高的樣品,仍然滿足不了要求;對低焦油量卷煙樣品的檢測,也常常出現管路堵塞,檢測過程中管路壓降越來越大,卷煙抽吸過程中氣流速劇烈變化,造成前后捕集到的樣品情況不一致。
在卷煙煙氣氣溶膠的檢測技術中,缺少一種穩定的、可調節氣體流速和濃度的調節系統,以至于不能利用現有的氣溶膠檢測器來檢測卷煙煙氣中氣溶膠含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填補現有技術的空白,提供一種卷煙煙氣氣溶膠的檢測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卷煙煙氣氣溶膠檢測系統,包括通過氣體管道依次連接的卷煙煙氣發生裝置、第一級稀釋裝置、第二級稀釋裝置和氣溶膠檢測儀;所述第一級稀釋裝置包括潔凈壓縮空氣進氣口及其調壓裝置和軸向稀釋器;第二級稀釋裝置包括潔凈壓縮空氣進氣口及其調壓裝置、氣體混合稀釋器和外加吸力源,氣體混合稀釋器一個接口通過氣體管道與氣溶膠檢測器相連接,另一個接口與外加吸力源相連接。
調壓裝置為調壓閥。
所述調壓裝置也可以為調壓閥和流量計。
流入氣溶膠檢測器的樣品氣流,簡稱樣品流3,氣流速度受現有常規氣溶膠檢測器所限制,通常是一固定值、無法調節,其值一般為10L/min~40L/min。
煙氣發生裝置可以設置為吸煙機和電磁閥。從煙氣發生裝置流出的氣流(樣品流1)流速必須符合卷煙檢測的要求進行設置,不可隨意調整,根據不同檢測要求其值在1mL/min~1.8mL/min。電磁閥可與環境空氣相通,根據卷煙檢測要求進行設置,通常2s連通吸煙機抽吸卷煙,58s切換為抽吸環境空氣,反復進行直到卷煙抽吸完畢。
第二級稀釋裝置主要實現煙氣濃度的稀釋,氣體混合稀釋器連接吸力源,吸力源采用具有穩定流速控制功能的裝置,工作效能采用100mL/min~200mL/min范圍,可以保障實現樣品流3濃度較樣品流1濃度110~240倍的稀釋,最終保證檢測的順利進行。累計稀釋比例由吸力源和氣溶膠檢測器的效能、及卷煙檢測的要求所決定,例如對于吸力源和氣溶膠檢測器效能分別為100mL/min和10mL/min、卷煙檢測要求的氣流速樣品流1為1mL/min的設置,其稀釋比約為110∶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改進煙氣發生裝置與氣溶膠檢測設備間的氣路連接設計,采用增加輔助氣稀釋裝置及排廢裝置,設定合適氣流速度等方式,保證采集煙氣氣溶膠樣品時卷煙燃吸符合要求,且進入檢測器中的樣品濃度在設備的有效檢測范圍內。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對卷煙煙氣氣溶膠的檢測,不需要為卷煙煙氣檢測開發專用氣溶膠檢測設備。檢測效果明顯改善,實現對煙氣氣溶膠情況進行較準確的分析。
附圖說明
圖1氣溶膠檢測器儀器檢測過載的效果圖
圖2直接采用氣溶膠檢測器檢測卷煙煙氣氣溶膠含量的檢測結果
圖3本實用新型系統構造示意圖1
圖4本實用新型系統構造示意圖2
圖5本實用新型檢測卷煙煙氣氣溶膠含量的檢測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選取卷煙樣品經吸煙機抽吸卷煙產生煙氣,采用現有的氣溶膠檢測器直接測定有吸煙機流出的卷煙煙氣氣溶膠含量,檢測器本身的吸力源裝置,通常穩定流速為10L/min~40L/min,向外抽吸氣體樣品,但由于煙氣中氣溶膠濃度遠遠高于空氣中的情況,造成檢測器嚴重過載。出現檢測結果超出儀器檢測上限(4.0×105fA),各檢測值間無差異,全都達到了最大值等情況,結果如附圖1所示,無法進行檢測分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中煙工業公司,未經廣東中煙工業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900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