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75834.1 | 申請日: | 2007-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83920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吳聲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州市神龍繩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7B1/16 | 分類號: | D07B1/16;D07B1/14;D07B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300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乙烯 編織 吊索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用于吊掛或牽引的索纜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高分子纖維組成的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具有高強度和各種優異性能的繩索在運輸、吊裝、船舶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鋼絲繩吊索是最常用的吊索,因鋼絲具有強度高、延展率低,被廣泛的應用各種大噸位和環境惡劣的吊裝和牽引作業。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新材料的出現,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繩索因具有質量輕、高強度等優異特點得到全面的推廣,但是現有的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繩索的拉伸伸長率較大,同時耐磨性能差,無法滿足現有集裝箱等貨物的吊裝需要。為了提高有機高分子纖維繩索的應用范圍,許多廠家推出了采用高分子纖維編織結構的帶狀繩索和粗纜繩,提高其耐磨性能和承載能力,但這會照成吊索在吊裝過程中發生扭轉,影響吊裝效率和吊裝精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質量輕、強度高、吊裝時不會發生扭轉,并具有耐磨功能的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解決了現有高分子纖維吊索存在的諸多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扭編織吊索包括內芯和外保護套體,所述內芯為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編織結構,聚乙烯纖維間設置聚氨酯粘合劑。
所述外保護套體為耐磨纖維編織套。
所述外保護套體還可為一有機塑料管。
所述內芯的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為兩組纖維交互邊捻,形成截面為六角形的中空狀內芯。
所述內芯的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分為四組,每三股一組的纖維左右規則交叉編織成結構,形成截面為四邊形的內芯。
所述組成內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相鄰股間填充有聚氨酯粘結劑。
所述組成內芯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各股間填充有聚氨酯粘結劑,將聚乙烯纖維整體粘結。
該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采用強度最高的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為內芯的編織物,即承載部分,其重量僅為鋼絲繩的八分之一,但其強度為普通化纖的5倍,同等于鋼絲。聚乙烯纖維經過編織后,其可以為各種防扭編織結構,通過與聚乙烯纖維最具親和力的聚胺脂樹脂的粘結,可以使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相互粘合而達到最佳抱和狀態。起吊時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同時受力并防扭,對比無極環繞排列的承載芯吊索具,它解決了一排絲的數量在幾十、幾百以及千萬周以上長短不一的現象,并且外徑纖維與內徑纖維承受力不均勻的缺點。
另外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繩外有護套保護,可利用對插接的方法進行現場修復,既不會耽誤使用時間,也不會影響使用壽命,然而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內芯外包附的外保護套體能夠對內芯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該保護套體可以是具備良好耐磨功效的編織物,也可以是耐磨有機塑料材質的管狀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設計合理、在防扭的同時提高了聚乙烯纖維的協同受力情況,質量輕、強度高,并具有較好的耐磨功效。該吊索可廣泛的用于吊車、貨物、集裝箱等的吊裝作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該聚乙烯防扭編織吊索由內芯和外保護套體組成,內芯為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編織結構,十二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2分為兩組纖維交互邊捻,形成截面為六角形的中空狀內芯。相鄰的各股纖維間填充有聚氨酯樹酯粘結劑3。所述外保護套體為一有機耐磨塑料管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州市神龍繩帶有限公司,未經通州市神龍繩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58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