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向平衡閥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74245.1 | 申請日: | 200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2589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彥平;鐘德祥;沈先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3/00 | 分類號: | F15B13/00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楊云 |
| 地址: | 550009***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平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承重機械的液壓平衡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塔式起重機的液壓平衡閥。
背景技術:
平衡閥是承重機械中關鍵性的液壓元件,其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整機的性能。目前,由于常用的液壓平衡閥的閥芯大多采用錐面結構,因此該閥的隨動性和微動性較差,穩定性也不好、容易泄漏,而且工作時會出現抖動、振動或沖擊現象,嚴重影響塔機的安全運行。另外,單向閥和溢流閥安裝在不同的腔體內,整體結構比較松散、體積較大,同時安裝也比較麻煩,不適于左右同時安裝。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體積小、結構緊湊,運行平穩的雙向平衡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閥體、安裝在該閥體中的兩個溢流閥和單向閥;閥體內設有左、右閥腔以及將兩閥腔連通的滑腔,設在閥體上的有桿腔油口與所述左閥腔連通、無桿腔油口與所述右閥腔連通,在左、右閥腔中各裝有一個液控溢流閥和單向閥;所述液控溢流閥由固定在閥體上的螺套、安裝在所述閥腔中的閥芯、安裝在閥芯與螺套之間的調壓彈簧構成,設在閥芯內的控制油孔與該閥腔連通;所述單向閥由安裝在閥腔中的活門及彈簧構成;左閥腔中的單向閥將該閥腔與設在閥體上的左油口隔開、右閥腔中的單向閥將該閥腔與設在閥體上的右油口隔開;安裝在所述滑腔中可滑動的推桿將左、右閥腔隔開。
推桿的兩端設有與控制油孔孔口相適配的錐面;在螺套上設有調壓螺桿。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因此能夠有效地吸收沖擊,起到了較好的溢流保護作用,而且微動性能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另外,由于將控制閥和單向閥安裝在同一個閥腔中,因此整體結構比較緊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原理圖。
圖中:閥體1??推桿2??閥芯3??彈簧4??活門5??螺套6??調壓彈簧7??鎖緊螺帽8??調壓螺桿9??右油口10??無桿腔油口11??控制油孔12??有桿腔油口13??左油口14??油缸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在圖1~2中,閥體1內設有同軸的左閥腔、右閥腔,兩閥腔之間設有與之連通的滑腔,設在閥體1上的左油口14和有桿腔油口13與所述的左閥腔連通、設在閥體1上的右油口10和無桿腔油口11與所述的右閥腔連通。可滑動的推桿2安裝在所述滑腔中將左閥腔、右閥腔隔開,在左閥腔、右閥腔中各裝有一個液控溢流閥和一個單向閥。所述液控溢流閥由固定在閥體1上將閥腔封閉的螺套6、安裝在該閥腔中的閥芯3、安裝在該閥芯與螺套6之間的調壓彈簧7構成,設在閥芯3內的控制油孔12與該閥腔連通;單向閥由安裝在所述閥腔中的活門5及彈簧4構成。設在閥體1上的左油口14與左閥腔之間的通道由左閥腔中的單向閥隔開、設在閥體1上的右油口10與右閥腔之間的通道由右閥腔中的單向閥隔開;可滑動的推桿2安裝在所述滑腔中將左閥腔、右閥腔隔開,推桿2的兩端設有與控制油孔12孔口相適配的錐面。為了調節壓力,在螺套6上設有調壓螺桿9;為了避免調壓螺桿9松動,在該螺桿上還設有鎖緊螺帽8。在使用前為了避免異物進入閥腔中,右油口10和左油口14中各裝有一個螺塞。
工作原理,如圖1、圖3所示:當從右油口10進油時,液壓油進入右閥腔后分為兩路:一路通過右閥腔中閥芯3上的控制油孔12頂開推桿2,推桿2推動左閥腔中的閥芯3向左移動,從而使左閥腔中的閥芯3與該閥腔中的活門5脫離接觸,于是油缸15有桿腔中的液壓油通過有桿腔油口13進入左閥腔,然后由左油口14流出;另一路直接將右閥腔中的活門5向左頂開,然后通過無桿腔油口11進入油缸15的無桿腔。同理,當從左油口14進油時,液壓油進入左閥腔后分為兩路:一路通過左閥腔中閥芯3上的控制油孔12頂開推桿2,推桿2推動右閥腔中的閥芯3向右移動,從而使右閥腔中的閥芯3與該閥腔中的活門5脫離接觸,于是油缸15無桿腔中的液壓油通過無桿腔油口11進入右閥腔,然后由右油口10流出;另一路直接將左閥腔中的活門5向右頂開,然后通過有桿腔油口13進入油缸15的有桿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貴州楓陽液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42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