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73998.0 | 申請日: | 2007-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6897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蔣五四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五四 |
| 主分類號: | F24D3/04 | 分類號: | F24D3/04;F24D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楨 |
| 地址: | 100028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 液體 循環 供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循環供熱裝置,尤其涉及熱壓力水循環供熱裝置。
背景技術
這里所述的液體循環供熱裝置俗稱為“土暖氣”,是由爐體和液體循環供熱裝置構成,所述液體循環供熱裝置由散熱器、排氣口和補水罐通過管道連接構成;現有的“土暖氣”是通過對不封閉的盛水管道加熱吸收熱量,或兼有側立面水套(盛水器)通過水套側壁輻射吸收爐體熱量,來達到水循環供暖的目的,這些設計均無完整的在火焰正上方的吸熱裝置,因而熱功率較低、熱壓較低、系統熱循環能力也因此較低,要使水循環供暖裝置內的水循環加快,只能增設加壓泵對水加壓才能實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用任意熱源,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熱效率高的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它是由至少一個有一對進出口的耐壓容器、至少一個散熱器、至少一個排氣口、一個三通結構、一個補液罐和一個單向止回閥A構成;所述耐壓容器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散熱器的進口端連接,耐壓容器的進口端通過管道與單向止回閥A的出口端連接,散熱器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三通結構的進口端連接,三通結構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單向止回閥A的進口端連接,三通結構的第三端通過管道與補液罐連接,所述排氣口設于管道回路上。
在所述三通結構進口端與散熱器出口端之間的管道上可以設有一個單向止回閥B,以便于阻止液體由三通結構的進口端向散熱器的出口端方向回流。
在所述耐壓容器的出口端與散熱器的進口端之間的管道上可以設有一個單向止回閥C,以便于阻止液體由散熱器的進口端向耐壓容器的出口端方向回流,以及增加耐壓容器出口端的噴水壓力。
所述散熱器是暖氣片、換熱器、換散熱器或水床。
所述排氣口設于散熱器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打開與散熱器連接的排氣口,通過補液罐向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中注滿水并且關閉該排氣口,在耐壓容器下方或內部放置熱源,當耐壓容器內的水受熱膨脹后,只能通過管道單向地向散熱器方向流動并供應熱水,同時推動補液罐的水位升高以儲備勢能,當勢能儲備到一定程度,單向止回閥A被推開,并通過耐壓容器的進口對其補水。在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運行期間,可通過補液罐向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中補充損失的水。
本實用新型的耐壓容器可直接設置于熱源正上方或將電熱源置于耐壓容器內部,可以使用任意熱源,燃燒材料多樣化,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熱源置于耐壓容器正下方或內部供熱,使得加熱效率、熱壓力和系統熱循環能力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所示,熱壓力液體循環供熱裝置,它是由一個有一對進出口的耐壓容器1、一個散熱器2、一個排氣口3、一個三通結構4、一個補液罐5和一個單向止回閥A6構成;所述耐壓容器1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散熱器2的進口端連接,耐壓容器1的進口端通過管道與單向止回閥A6的出口端連接,散熱器2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三通結構4的進口端連接,三通結構4的出口端通過管道與單向止回閥A6的進口端連接,三通結構4的第三端通過管道與補液罐5連接,所述排氣口3設于管道回路上。
所述散熱器2是暖氣片。
實施例2
參見圖2所示,熱壓力水循環供暖裝置,其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在所述三通結構4進口端與散熱器2出口端之間的管道上設有一個單向止回閥B7。
在所述耐壓容器1的出口端與散熱器2的進口端之間的管道上設有一個單向止回閥C8。
所述排氣口3設于散熱器2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五四,未經蔣五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39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腦主機外殼結構
- 下一篇:用于預防和治療粘膜炎及體重減輕的組合物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