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線路由網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73399.9 | 申請日: | 2007-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1458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趙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7/20 | 分類號: | H04Q7/20;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鄭立明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路由 網關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路由網關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無線路由網關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終端設備以無線方式接入網絡通常可以利用無線路由網關設備或USB?Modem(USB調制解調器)實現。
無線路由網關設備通常是以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即通用移動通信系統)或者CDMA?EVDO(演進的碼分多址)等技術接入互聯網,并可以通過以太網和WLAN(無線局域網)實現多用戶上網。現有的無線路由網關設備及其各接口部分的連接關系如圖1所示,其中包括:天線1、電源開關2、復位按鈕3、電源指示燈4、網絡接口5、電源適配器6、網線7,以及計算機網絡接口8;從圖1中可以看出,該類無線路由網關設備可以方便的實現多用戶上網的功能,并且它還提供了較多的處理功能,例如,提供DHCP?server(動態主機配置協議服務器)功能,提供自動分配私網IP地址的功能,以便在用戶上網過程中自動實現IP地址的NAT(網絡地址轉換)功能,等等,導致網關設備功耗較大,為此,針對該類網關設備通常需要采用外接電源的方式供電。
USB?Modem也是通過UMTS或者CDMA?EVDO等技術接入互聯網,通過USB接口直接與臺式計算機或者筆記本電腦的USB端口連接,以從與其連接的計算機上取電,實現單機無線上網。該USB?Modem設備具有體積較小,易于攜帶等特點,比較適合商旅人士在沒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進行筆記本電腦無線上網。但是,該設備僅能通過取電的計算機進行單用戶上網,而不具備通過以太網和WLAN(無線局域網)實現多用戶上網的功能。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過程中,發明人發現上述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1)現有的無線路由網關設備因其功耗較大,使得其在無外接電源供電的情況下無法為終端設備提供網絡接入服務。
(2)現有的USB?Modem則由于其實現的功能過于簡單,導致無法滿足多用戶上網的需求。
因此,現有的提供無線接入服務的設備無法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例如,用戶需要實現單用戶上網功能時,需要將無線路由網關中的SIM卡更換到USB?Modem中,用USB?Modem進行單用戶上網;如果需要多用戶上網,則需要將SIM卡再換回到無線路由網關設備中,以采用無線路由網關設備滿足多用戶上網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線路由網關設備,使得其能夠通過與計算機的USB端口連接作為USB?Modem,實現單用戶無線上網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線路由網關設備,包括:
無線模塊,用于通過無線方式與互聯網之間進行信息交互;
路由模塊,與無線模塊連接通信,并提供多個用戶接口,用于為多個用戶提供網絡訪問互聯網的服務;
其中,所述的無線模塊還設置有USB接口,用于通過該USB接口為接入的終端設備提供無線上網服務。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在無線路由網關設備的無線模塊上提供USB接口,以使得無線路由網關設備可以方便的與計算機連接并作為USB?MODEM實現單用戶無線上網,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使得無線路由網關設備不僅可以用于為多用戶提供上網服務,同時還可以滿足單用戶上網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無線路由網關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網關設備的各模塊及USB接口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路由模塊的路由器單板二次電源變換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DC/DC電源使能控制原理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USB接口的切換開關(USB?SWITCH)控制原理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USB接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在無線路由網關設備中的無線模塊上提供一個USB接口,使得個人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可以通過該USB接口接入到網絡中,此時的無線路由網關設備實現的功能類似USB?Modem實現的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339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