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72024.0 | 申請日: | 2007-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1737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元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0 | 分類號: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動車輛 懸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輛底盤部件,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現用于機動車輛底盤懸架的縱臂結構有沖壓焊合件結構的,有鍛造結構的,一般結構工藝性相對復雜,成本相對比較高,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0520069670.5,所公開的名為“一種汽車底盤非獨立懸架總成”的技術方案,該方案的懸架總成采用雙縱向桿式上擺臂,上擺臂主體由鋼管件構成;并采用雙縱向沖壓成型式下擺臂結構,螺旋彈簧為變剛度螺旋彈簧。橫向拉桿的主體由金屬板件沖壓成型。上擺臂主體,下擺臂主體和橫向拉桿主體的兩端均固定有金屬環,并分別通過螺栓穿過金屬環與車身和后橋連接,金屬環與螺栓之間有金屬橡膠硫化襯套。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其不足之處是該專利它的縱臂結構通體的截面面積相同,在受力小的部位仍采用與受力大的部位同樣的結構,造成浪費且重量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滿足強度要求的同時亦達到輕量化的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包括縱臂臂體,彈簧底座,所述縱臂臂體)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分別通過前軸和后軸連接到車架和后橋殼上,縱臂臂體斷面形式設計為槽口有外翻翅邊的槽鋼的斷面形式,在縱臂臂體底部對應彈簧底座受力的文件位置連接一臂加強板。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的彈簧底座與縱臂臂體之間設置有一彈簧底座加強板。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的臂加強板的兩側分別固定在縱臂臂體的外沿邊上。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的臂加強板設置有板應力孔。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后端部分的側面設置有臂應力孔。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前端部分的截面小于后端部分的截面。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的彈簧底座加強板和臂加強板可通過焊接形式固定連接。
所述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的彈簧底座加強板和臂加強板可通過螺栓形式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口大底小且槽口有外翻翅邊的槽鋼的斷面形式的縱臂結構,以及前后端的截面大小不同,還通過增設加強板的措施使得本實用新型滿足強度要求的同時亦達到輕量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底部仰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設計制造一種機動車輛后懸架縱臂,包括縱臂臂體1,彈簧底座2,所述縱臂臂體1的前端部分11和后端部分12分別通過前軸7和后軸8連接到車架和后橋殼上,尤其是如圖3所示的縱臂臂體1斷面形式設計為槽口有外翻翅邊的槽鋼的斷面形式,在縱臂臂體1底部對應彈簧底座2的位置連接一臂加強板6。
如圖1、圖2所示,所述彈簧底座2與縱臂臂體1之間設置有一彈簧底座加強板5。
所述臂加強板6的兩側分別固定在縱臂臂體1的外沿邊13上。
所述臂加強板6設置有板應力孔61。
所述縱臂臂體1的后端部分12的側面設置有臂應力孔14。
所述縱臂臂體1的前端部分11的截面小于后端部分12的截面。
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彈簧底座加強板5或臂加強板6通過焊接形式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彈簧底座加強板5或臂加強板6通過螺栓形式固定連接。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20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