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刺繡剝膠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71644.2 | 申請日: | 2007-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9858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敬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敬軍 |
| 主分類號: | D05C13/00 | 分類號: | D05C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72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刺繡 剝膠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刺繡剝膠機,尤其涉及到一種連續式刺繡裁片剝膠機。
背景技術
隨著目前社會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和人力資源的緊張,促使我們的生產過程必須盡量減少生產勞動力和提高機械化生產,這樣才能提高生產效率。而在刺繡行業也是如此。隨著科技的發展、刺繡業的革新、由熱熔膠樸來取代之前紙樸的做法,效果更加美觀、且環保無毒。而使用膠樸襯底必須有相關的設備進行剝膠處理。而目前的手壓式平板機和汽動式壓膠機、壓板式剝膠機都無法連續、快速的使用,而且在剝膠一定的時間必須將原有的膠鏟去,造成浪費資源、浪費時間、勞動強度大和效率比較低下。
基于上述剝膠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人設計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刺繡剝膠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連續操作,操作簡單方便的刺繡剝膠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刺繡剝膠機,包括一底架,所述的底架上方設有一滾動循環式的不銹鋼帶平臺,于不銹鋼帶平臺的側面設有用于保證不銹鋼帶平臺始終在一個位置運轉的自動防走邊裝置,于不銹鋼帶平臺的上方設有至少兩個用于壓平刺繡產品的壓轆。
所述的刺繡剝膠機設有用于保證壓轆和膠不會相粘的水冷卻循環系統,該水冷卻循環系統由一水泵和與水泵相連的水管組成,水管與壓轆相連通。
所述的底架上還設有可以有效保持底膠在同一溫度和厚度的自動割膠系統,該自動割膠系統采用高硬度的合金鋼材,加以逐級的車紋,將其磨成可以運轉的刀狀軸,利用電機轉動力,代以其軸高速的保持一個平面運轉,將其超出規定厚度的膠掃平,使其永久保持一個有效的厚度。因為其刀為直條狀的間隔,使終有一個空隙的部分無法掃到,無法掃到的部分再由其壓輪輾到其它可以掃到的部位,這樣就可以讓舊的膠不斷的翻滾出來,保持了一個嶄新的膠面。
所述的不銹鋼帶平臺由轉動裝置和一卷設于轉動裝置外側的不銹鋼帶組成,于不銹鋼帶的外側設有自動防走邊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紅外發熱管,對鋼帶直接輻射加熱,提高了加熱的速度,降低了磨損。其利用水循環冷卻的方式很好的保護了各種布料的面色澤,使其不會變色,不會粘膠(由于溫差大,與膠不會相粘,膠變化的過程中對熱的感應學),本實用新型還采用了自動割膠系統,將其余的膠全部割掉,以保證鋼帶上的膠永久保持一個厚度,即保持在一個恒定的溫度值,有了自動割膠系統后,每次呈現的都是新膠,避免了裁片被粘上膠油的情況,也避免了膠被烤生油了的狀況,始終有一個全新的面來接觸布料。
本實用新型一種刺繡剝膠機的有益效果是:其可連續操作,不用鏟除底膠,不需重復打底,人員操作簡單輕松,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人力資源,提高了生產力,并且所有的廢料均可以再生循環利用,非常環保。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操作工序流程圖。
附圖標號說明:
10、底架????????????????20、自動防走邊裝置????30、壓轆
40、水冷卻循環系統??????41、水泵??????????????42、水管
51、轉動裝置????????????52、不銹鋼帶??????????60、自動割膠系統
70、發熱裝置????????????80、可調電控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
在圖1中,一種刺繡剝膠機,包括一底架10,底架10上方設有一滾動循環式的不銹鋼帶平臺,不銹鋼帶平臺由轉動裝置51和一卷設于轉動裝置51外側的不銹鋼帶52組成,于不銹鋼帶52的外側設有用于保證不銹鋼帶平臺始終在一個位置運轉的自動防走邊裝置20,于不銹鋼帶平臺的上方設有兩個用于壓平刺繡產品的壓轆30,在不銹鋼帶平臺的內部設有發熱裝置70。
刺繡剝膠機設有用于保證壓轆30和膠不會相粘的水冷卻循環系統40,該水冷卻循環系統40由一水泵41和與水泵41相連的水管42組成,水管42與壓轆30相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敬軍,未經劉敬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16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