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快速加熱膠輥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71180.5 | 申請日: | 2007-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2763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佰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齊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42 | 分類號: | H05B3/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萬商天勤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志明 |
| 地址: | 518038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快速 熱膠 組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過熱和壓力使片狀或條狀物體結合或定型的設備的部件,尤其涉及膠輥及其加熱組件,可應用于過膠機、復印機、打印機和傳真機等設備上。
背景技術
現在技術中,用于照片、重要文件等過膠密封的過膠機,或者復印機等設備,必須先讓設備通電一段時間使膠輥加熱到一定溫度之后才能開始工作。普通的膠輥加熱組件通常采用鋁擠型鋁合金內置云母發熱片或者石英管,并且大多設置在硅膠輥外部一定距離處,通電加熱后該加熱組件上的熱量輻射到設有金屬軸的硅膠輥上。如圖1所示,在一對硅膠輥91的外部,云母片92發熱把熱量傳遞給鋁擠型材93,再由鋁擠型材93把熱量輻射到硅膠輥91上。這種加熱組件的鋁擠型材制造工藝繁鎖、造價高,另外輻射傳熱的方式導致加熱效率低,設備的預熱時間長而且費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預熱迅速、結構簡單、成本低且節約電能的快速加熱膠輥組件。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制造一種快速加熱膠輥組件,包括:軸芯以及包裹在所述軸芯外的硅膠層,所述軸芯本身為一發熱元件,其包括外部的空心金屬管及其內部的電熱絲,所述電熱絲與設置有溫控裝置的外部加熱電路電連接。此結構中發熱元件與硅膠層直接接觸,熱量傳導迅速,由此可大大減少預熱時間且節約電能。
所述電熱絲與設置在所述空心金屬管兩端部的導電棒連接,每根導電棒與設置在同側的導電環接觸,所述電熱絲通過兩導電環與外部加熱電路電連接,所述導電環與空心金屬管的端部之間通過絕緣體分隔。
所述導電環套接在所述導電棒外,其表面設有一圈凹槽,該導電環與外部加熱電路之間采用電刷式電連接,由此實現旋轉中的導電環與外部電路之間的電連接。
所述絕緣體為套在所述導電棒外的瓷珠,可耐高溫且絕緣性能佳。
所述空心金屬管的一端固接有由電機驅動的齒輪。
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快速加熱膠輥組件具有如下優點:其膠輥的金屬軸芯直接就是一個發熱元件,軸芯內置的發熱絲通過外部空心金屬管直接對包裹在其外的硅膠層加熱,具有傳熱效率高的特點,大大減少了預熱所需的時間且可有效節約電能;而且其結構簡單、便于制造、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膠輥的加熱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快速加熱膠輥組件的縱向剖面圖;
圖3為組裝后的一對膠輥組件的橫向剖面圖;
圖4為組裝后的一對膠輥組件的縱向局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之最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快速加熱膠輥組件包括軸芯1以及包裹在所述軸芯1外的硅膠層2,本實用新型的特別之處在于:所述軸芯1本身即為一發熱元件,其結構類似現有的電熱管,包括外部的空心金屬管11及其內部的電熱絲12和氧化鎂粉等,所述電熱絲12與設置有溫控裝置的外部加熱電路電連接。由此可大大提高傳熱效率,使膠輥組件能快速升溫至所需的工作溫度,且大大節約了電能。
如圖2所示,所述電熱絲12沿空心金屬管11的長度方向延伸,其左右兩端分別連接一軸向的導電棒6,所述空心金屬管11的左右兩端部從內至外依次連接有套接在同一側導電棒6外的絕緣體5、導電環3以及螺母8,外部加熱電路通過左右兩側導電環3和導電棒6與所述電熱絲12電連接。其中,所述絕緣體5采用耐熱且絕緣性能好的瓷珠。所述導電環3采用銅質材料,其內表面與所述導電棒6接觸,其外表面設有一圈凹槽。所述螺母8用于將絕緣體5和導電環3鎖定在空心金屬管11的端部。所述空心金屬管11的一端固接有齒輪7,并通過該齒輪7由電機驅動緩慢轉動。工作時,轉動中的導電環3與外部加熱電路之間采用電刷式的電連接。
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膠輥組件通常成對設置,由電機通過齒輪7驅動兩膠輥組件相對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齊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齊心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11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