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71036.1 | 申請日: | 2007-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4574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1-05 |
| 發明(設計)人: | 武光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光杰 |
| 主分類號: | G01V8/10 | 分類號: | G01V8/10;G08B13/191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鄭小粵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體 紅外線 感應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熱釋電傳感器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
【背景技術】
目前,各廠家生產的熱釋電傳感器(PIR)產品體積較大,功耗一般都在幾十毫安以上,主要用于安防產品如紅外線探頭等,來探測人體的移動產生報警信,由報警主機專用電源供電。熱釋電傳感器對環境溫度變化敏感,對信號放大電路元器件要求較高,使用熱釋電傳感器除了對傳感器本身的特性了解外,還要設計比較復雜的電路才能達到使用得目的,使用起來相當麻煩。而且如果生產工藝或電路處理不當,很容易產生誤動作信號,因此熱釋電傳感器的使用技術主要掌握在與其相關的產品廠家手里,使其在其他產品上的應用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以達到使用方便、便于二次開發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其特征在于,該模塊包括設置于同一電路板的低功耗穩壓器、熱釋電傳感器、菲涅爾透鏡、處理IC、低通濾波器,所述菲涅爾透鏡設置于熱釋電傳感器,直流電源經過低功耗穩壓器進行穩壓濾波后,提供給熱釋電傳感器處理IC工作,熱釋電傳感器感應信號后經過低通濾波器輸入處理IC,經過信號放大后進行信號比較、邏輯控制,實現了由傳感器信號電壓到邏輯電平的轉換,最后輸出控制信號電平。
優選地,所述電路板上還設有定位螺絲孔、電源輸入和信號輸出端口、觸發方式選擇端口。
優選地,所述電路板為38*28mm或32*24mm平面長方形電路板。
其中,所述熱釋電傳感器處于電路板正中心;所述菲涅爾透鏡處于電路板正中心,上部為半球型且底部設有4個定位腳。
其中,所述定位螺絲孔位于電路板左右兩側,直徑為2毫米或3毫米。
其中,所述電源輸入和信號輸出端口位于電路板正軸心偏下,處于傳感器正下方。
其中,所述觸發方式選擇端口處于模塊的左上角。
其中,所述模塊還包括光敏電阻,設于電路板左下角或在透鏡里面。
其中,所述低功耗穩壓器在電路板左下角。
其中,該模塊還包括處理IC和兩個以上電解電容,所述處理IC的一側或兩側引腳位于傳感器里面,所述電解電容設置于電路板之上。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將PIR熱釋電傳感器、菲涅爾透鏡、信號放大和處理IC、定位螺絲孔、電源輸入和信號輸出端口、觸發方式選擇端口、光敏電阻、低功耗穩壓器、等電子元件集成到一塊38*28mm或32*24mm的電路板上,組成電路模塊。模塊功耗50uA,使用4.5-20V直流電源,感應到的信號可作為電平信號使用或直接驅動附載,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并擴大熱釋電傳感器應用范圍,可廣泛用于人體感應玩具、感應燈具、感應節能電器、自動攝像設備和自動人體感應控制設備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的基本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的具體電路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直流應用的電路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交流應用的電路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實施例一的封裝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實施例二的封裝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中人體紅外線感應模塊包括設置于同一電路板的低功耗穩壓器6、熱釋電傳感器1、信號放大電路、處理IC7、低通濾波器:
直流電源經過低功耗穩壓器6進行穩壓濾波后,提供給熱釋電傳感器1和信號放大電路、處理IC7工作,熱釋電傳感器1感應信號后經過低通濾波器輸入到處理IC7,在傳到信號放大電路進行放大,之后進入處理IC7進行信號比較處理后進行邏輯控制,并輸出控制信號。所述熱釋電傳感器1上設有菲涅爾透鏡2,所述電路板上還設有定位螺絲孔3、電源輸入和信號輸出端口4、觸發方式選擇端口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光杰,未經武光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10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