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170566.4 | 申請日: | 2007-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041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紹佳;肖國常;鐘曉光;周順武;康應洲;焦懷德;歐陽容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宏商熱縮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47/22 | 分類號: | F16L47/22;H02G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廣東省深圳市龍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絕緣 應力 復合 收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收縮管,具體是指一種應用于電力電纜熱縮終端或者中間連接的絕緣/應力材料復合熱收縮管。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熱縮電纜附件技術中,為了解決中高壓電力電纜屏蔽層斷開處電場應力集中的問題。大部分是采用單層的熱縮應力管裝配于上述接口處,在應力管上方安裝絕緣管做為絕緣層。但是,隨著電纜負荷的不斷變化,由于熱縮材料在常溫狀態下沒有回縮性能,電力電纜運行一段時間后,由于熱縮應力管與絕緣管之間的接口處沒有固定粘貼一起,容易使絕緣管與應力管之間產生縫隙,導致局部放電的發生,長時間運行會導致電力電纜被擊穿事故的發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而提供一種可避免電力應力管與電纜以及絕緣管之間產生縫隙,從而延長熱縮電纜附件使用壽命的絕緣/應力材料復合熱收縮管。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的實施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其中所述的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分為內層體和外層體,所述的內層體設置有連續的應力控制材料,設置在所述內層外部的外層體為熱收縮絕緣材料。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在復合熱收縮管的內層設置有連續應力控制材料,該應力控制材料可以同外層的熱縮絕緣材料形成有效粘接,有效防止間隙產生,從而有效達到避免電力電纜被擊穿事故的隱患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應用于中壓電纜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在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的內層體上設置有連續應力控制材料,該應力控制材料可以同絕緣熱縮材料形成有效粘接,使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緊密套在于電纜終端或中間主體上,有效防止間隙產生,從而有效達到避免電力電纜被擊穿事故的隱患發生。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參考圖1,該復合熱收縮管包括內層體1以及置于內層體1外部的外層體2。內層體1上連續應力控制材料。該應力控制材料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或者高壓聚乙烯LDPE或者線性聚乙烯LLDPE或者聚乙烯或者聚乙稀-丙烯酸乙酯EEA或氯化聚乙烯或碳黑或其他提高介電常數的填料或上述任何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混合的共混物,通過添加有機或無機填料,使其內層的應力控制材料介電常數大于10、體積電阻率大于108Ω.cm。外層體2是由輻射交聯型結晶聚烯烴構成的,輻射交聯型結晶聚烯烴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或者高壓聚乙烯(LDPE)或者線性聚乙烯(LLDPE)或者聚乙烯或者依稀-丙烯酸乙酯(EEA)或上述任意兩種化學物質混合的共混物或者上述的化學物質混合的共混物。通過熔融共擠技術或連續涂敷技術將上述膠體與具有熱熔性質的輻射交聯型結晶聚烯烴復合成復合熱收縮管。
參考圖2,該實施方式是復合熱收縮管應用于中壓電纜中:所述的電纜從內到外依次為電纜線芯7、電纜絕緣層6、電纜半導層5、電纜銅屏蔽層4、電纜外護套3,電纜終端與金屬接線端子相連接。在電纜半導層5斷開處、電纜銅屏蔽層4斷開處以及電纜絕緣層6正上方使用復合熱收縮管。
由于內層體1的應力控制材料可以同外層體2的熱縮材料形成有效粘接,可避免絕緣/應力應力復合管與熱縮管之間產生縫隙,從而達到延長熱縮電纜附件使用壽命的目的。
另外,上述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可利用高能電子束或高能伽瑪射線,進行輻射交聯,然后加熱擴張成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使得達到熱縮的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絕緣/應力復合熱收縮管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宏商熱縮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宏商熱縮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05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