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極化硬連接天線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70315.6 | 申請日: | 2007-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66720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浩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天瑞星際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首信天翔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9/10 | 分類號: | H01Q19/10;H01Q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凱特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趙鎮勇 |
| 地址: | 1000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極化 連接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天線,尤其涉及一種雙極化硬連接天線。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微波技術的飛速發展,元器件模塊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微波通信中高頻收發信單元體積越來越小。過去高頻單元均放置在室內。現在高頻單元成為一個室外放置的小型室外單元(室外單元)設備。去掉原來長達幾十米饋線,而取而代之僅一米長左右矩形軟波導。室外單元直接和室外天線連接。
現有技術一如圖1所示,是單極化軟連接方式的天線。
現有技術二如圖2所示,是雙極化軟連接方式的天線。
包括反射面1、饋源2(分成一個出口或兩出口)、矩形軟波導3、室外單元波導支架4、室外單元設備5。其中單極化天線的饋源2分成一個出口,雙極化天線的饋源2分成兩出口。
上述現有技術一和現有技術二均采用軟連接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點:
軟波導電路損耗大、成本高、易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路損耗小、成本低、不易損壞的雙極化硬連接天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雙極化硬連接天線,包括反射面、饋源、室外單元,還包括硬連接器,所述的室外單元固定在所述硬連接器上,所述硬連接器固定在所述反射面上,所述室外單元與所述饋源之間通過硬波導連接。
由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極化硬連接天線,由于室外單元通過硬連接器固定在反射面上,室外單元與饋源之間通過硬波導連接。電路損耗小、成本低、不易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一的天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二的天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雙極化硬連接天線的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部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中室外單元與饋源之間通過硬波導連接狀態參考圖;
圖6為圖5的B部放大圖;
圖7為圖5的C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雙極化硬連接天線,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3、圖4所示,包括反射面1、饋源2、室外單元(ODU)5,還包括硬連接器6,所述的室外單元5固定在所述硬連接器6上,所述硬連接器6固定在所述反射面1上,可以通過螺栓固定,也可以用其它的固定方式。這樣,室外單元5便通過硬連接器6固定在反射面1上了。
如圖5、圖6所示,所述室外單元5與饋源2的出口之間通過硬波導7連接。形成雙極化硬連接天線的結構。
可以是單極化硬連接天線,饋源2設有一個出口,相應的所述室外單元5有一個,通過硬波導7與出口連接;也可以是雙極化硬連接天線,饋源2設有兩個出口,相應的所述室外單元5有兩個,分別與兩個出口連接。
硬波導7的一端與所述室外單元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饋源2插接,插接的方式可以在硬波導7與饋源2之間設有相對應的插銷9和插孔8。通過插銷9和插孔8插接在一起。插銷9可以為前小后大的錐形,相應的所述的插孔8為內小外大的錐孔。方便快速插接。插銷9與插孔8之間還可以設有定位裝置,可以是定位銷11等。
插銷9與插孔8的邊緣部位還可以設有密封裝置,可以是密封圈10。插接完成后,從室外單元5至饋源2之間整個系統最好進行氣密性試驗保證可靠的密封。
如圖7所示,硬波導7與室外單元5連接的一端最好設計成彎頭12,便于連接。硬波導可以為寬頻帶、小駐波比波導。
本實用新型采用插接式硬連接方式,安裝快速、可靠,提高安裝效率。采用插銷定位軸向插入密封方式。通過硬連接器,保證連接硬波導不降低原有駐波比指標。具有高的支持強度,又保證電氣指標。可以適用于15GHz頻段,也適用于7-40GHz頻段。
軟波導成本高、電路損耗大,每根衰耗1db,由發到收電路共損耗2db,相當100mw功率,輸出變成63mw,同時軟波導駐波比較大,使整個電路指標降低另外軟波導性能較差,易發生故障。且軟波導連接方式,安裝費時費力。調整天線方位時,容易損壞軟波導。
本實用新型采用硬連接時省掉軟波導,電路損耗小、成本低、不易損壞。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天瑞星際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首信天翔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天瑞星際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首信天翔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703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