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59764.0 | 申請日: | 200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7970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閃;王玉鋒;張艷梅;王朝陽;葛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鉆井工藝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29C33/30 | 分類號: | B29C33/30;B29C33/12;B29C39/26;B29C3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羅文遠 |
| 地址: | 257000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井下 儀器 線路板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灌膠模具,特別涉及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鉆井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井下儀器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大多數井下儀器中都有線路板。由于井下工作環境惡劣,必須對線路板進行灌膠處理,以達到減震、絕緣的目的。由于受井眼尺寸的限制,井下儀器的形狀多為長圓柱體形狀,因此線路板多數是長條形的,灌膠后的線路板也都是長圓柱體形狀。
一般的灌膠方法是把線路板放入圓柱形模具中,并從上端的開口處向里灌膠,模具的下端設有排氣孔。由于膠液比較粘稠,模具又是細長的圓柱形,再加上線路板上還有芯片、電容和電阻等器件,膠液很難完全充滿模具,灌膠后的線路板上經常存在大小不一的氣泡,甚至無法使用成為廢品。
發明內容
為了提高線路板灌膠的成功率、降低灌膠時的勞動強度并由此提高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向社會提供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
為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由模具本體、上壓板和下壓板組成,模具本體、上壓板和下壓板通過連接螺栓連接;模具本體外形為圓柱形,兩端設有把手,中部開有長方形通孔,通孔兩端開有定位槽;上壓板為弧形,中部開有長通槽,壓條上表面為弧形,加工有向下的凸臺并與上壓板上的長通槽相配合,凸臺頂面為弧形,壓條上開有長通孔,壓條和上壓板之間通過螺釘連接;下壓板上表面為弧形,下表面是平面,上面設有定位塊,定位塊與定位槽在同一平面。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線路板在定位槽和定位塊的作用下定位準確,模具安裝好以后拆掉壓條就可以方便地灌滿膠液和排出氣泡,最后壓好壓條擠出多余的膠液并使模具內腔保持圓柱形,因此灌膠的效率和成功率顯著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結構示意圖的主視圖。
圖2是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結構示意圖的俯視圖。
圖3是一種井下儀器線路板灌膠模具結構示意圖的左視圖。
圖中1.模具本體?2.上壓板?3.下壓板?4.連接螺栓?5.把手?6.定位槽?7.壓條?8.螺釘?9.通槽?10.定位塊?1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在圖1、圖2、圖3中,首先在模具本體1上的通孔11的內表面、上壓板2的下表面和下壓板3的上表面上抹一層凡士林,防止與凝固后的膠棒粘連。先把下壓板3平放在桌面上,把模具本體1放到下壓板3上,使得模具本體1上的定位槽6與下壓板3上的定位塊10在同一平面上。把線路板放入模具本體1上的定位槽6中,使其與定位塊10接觸。把上壓板2裝到模具本體1上,用連接螺栓4把上壓板2、模具本體1和下壓板3之間壓緊。松開螺釘8取下壓條7,這樣模具本體1上的通孔11便露了出來。往模具本體1的通孔11中注滿膠液。抓住把手5上下振動模具,使氣泡逐漸冒出。裝上壓條7并上緊螺釘8,使多余的膠液從壓條7上的長通孔9中擠出。待膠液凝固后,松開連接螺栓4拆掉上壓板2和下壓板3,從模具本體1的通孔11中取出膠棒,灌膠工作就完成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鉆井工藝研究院,未經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鉆井工藝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97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波浪按摩背心
- 下一篇:鐵水罐吊架焊接定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