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口腔功能矯治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59301.4 | 申請日: | 200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01585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宋芝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芝春 |
| 主分類號: | A61C7/08 | 分類號: | A61C7/08;A61C7/36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鞏同海 |
| 地址: | 266100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口腔 功能 矯治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正牙學領域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調節口腔肌肉器官功能的矯治器。
背景技術
對于舌肌的功能調節,一般是在活動矯治器上制作舌刺或舌擋,阻止舌體前伸,從而有利于內收下牙,或改正前牙開頜,糾正吐舌習慣,這種活動矯治器制作復雜,體積太大,患者感覺不適。
對于唇肌的功能調節,一般是在活動矯治器上安裝刺或唇擋,糾正咬上下唇的習慣,這種活動矯治器制作復雜,體積太大,患者感覺不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口腔功能矯治器,可以調節口腔肌肉的功能,促進牙齒移動,糾正不良習慣,簡單而且方便使用,并且療效顯著。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包括基底和體部,基底與牙齒表面連接,體部表面至少設有一個突起。
為了防止粘在牙齒上的所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在脫落時被誤吞,口腔功能矯治器可以設置成多種結構:(1)其體部設有貫穿其中的孔,這樣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口腔功能矯治器可以通過細絲穿孔連接起來;(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通過設置在基底或體部的連接體連接起來;(3)上述兩種方式的結合。由于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口腔功能矯治器連接的方式,這樣其中一個或幾個所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脫落時,很容易被發現,比較安全,不易發生誤吞。
所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的制作的材料可以采用金屬、陶瓷、塑料等。基底與牙齒有多種連接方式:(1)制作的材料是陶瓷或塑料時,可以直接通過粘接劑與牙齒連接;(2)制作的材料是金屬時,基底的底面可以設計成網狀、或凹槽狀、或粗糙面,從而有利于通過粘接劑與牙齒連接;(3)制作的材料是金屬時,基底還可以與粘接在牙齒上的帶環連接;(4)基底還可以和各種牙齒矯治器制作成一體,基底通過牙齒矯治器和牙齒連接,如舌側矯治器可以和所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制作成一體,通過舌側矯治器和牙齒舌面連接。
突起的尖端可以設計為針狀或圓鈍狀,突起可以沿與基底表面呈0-90°的方向向外伸出,這樣可以根據需要影響口腔肌肉器官的運動和位置,以達到較好的效果,根據情況可以設計不同形態的突起,只要其尖端指向口腔肌肉器官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突起的高度也可以根據情況進行調節。
基底可以為平面形或凹面形或凸面形結構,這樣基底可以與各個牙齒的唇頰面、舌面、近遠中面等各個表面的形態相協調,從而有利于和牙齒連接。
在所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上可以設計其它的結構,只要其基底直接或間接與牙齒表面連結,體部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突起,這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所述的突起可以阻止或減輕口腔肌肉器官(如舌、唇、頰等)向牙齒施力,對于III類錯牙合、下頜前突等情況下需要內收下前牙,這時舌體對下頜牙齒的壓力大,下牙內收受到的阻力大,如果直接收下牙,往往需要采用口外弓或種植體來加強支抗。這種情況下,在下牙的舌側安上幾個上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可以大大減輕舌體對下前牙的壓力,從而可以達到在不加強支抗的情況下,采用輕力內收下前牙,而后牙支抗基本不喪失。
對于開牙合有吐吞習慣的患者,在其開牙合處上下牙的舌側安上幾個口腔功能矯治器,可以阻止舌體過分前伸,有利于改正吐舌習慣和開牙合。
對于有咬上下唇習慣的患者,可以在上下前牙的唇面和/或舌面安上幾個口腔功能矯治器,可以阻止患者咬上下唇。咬上唇的患者,可以將上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粘在上牙的唇面和/或下牙的舌面;咬下唇的患者,可以將上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粘在下牙的唇面和/或上牙的舌面。這樣患者在咬唇時會被上述的口腔功能矯治器的突起刺痛,從而逐步糾正咬上下唇習慣。
對于拔牙的患者,可以在拔牙的間隙的兩側牙面上(如近中的牙的遠中鄰面上和/或遠中的牙的近中鄰面上)安口腔功能矯治器,以阻止舌體進入拔牙的間隙,有利于關閉間隙。
對于安在舌側的口腔功能矯治器,其上最好設計兩個以上的突起,并且指向不同方向,因為舌體運動靈活,可以向各個方向伸展。
本裝置可以調節口腔肌肉的功能,有利于牙齒移動,糾正不良習慣,簡單而且方便使用,并且療效顯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后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側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芝春,未經宋芝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593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